拿到《老人與海》時,封皮上除了作者海明威,還有李繼宏。李繼宏翻譯的《小王子》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他的這篇譯序,很透徹的分析了全書,更重要的是“冰山理論”的闡述。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與中國古代水墨畫里的留白法有異曲同工之處。運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意蘊,這種極簡主義風格,相比冗長繁雜的長句,不知道要高明多少。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實則需要用心理解和領悟才能知其真正的含義,有沒有一種豁然開朗般的驚喜?
不做作裝逼硬凹造型,真正的大師,我只服海明威。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老人孤身一人前往遠海捕魚,與大魚惡斗幾天,終于將其制服,精疲力盡后又與前來分食的鯊魚展開搏斗,最后老人帶著大魚的尸體殘骸回到了岸邊。幾天的堅持和努力,都化為烏有,遺憾但并不傷感,老人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不可磨滅。
老人的徒弟,小男孩,五歲起就跟著他學習捕魚,要不是小男孩父母反對他再與老人一起,想必老人的生活會少一點孤獨,多一些安慰。善良懂事的小男孩總是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他的師父。
獨自出海的寂寞可想而知,自言自語地排解孤單的老人和魚說話,和鳥談心,還會時不時地想起小男孩:如果他在就好了。八十幾天都一無所獲,是老人與大魚拼死搏斗的最主要原因。他需要它來賣錢,換取一個冬天的必需品。
雖說兩者是敵對關系,卻也相互欣賞惺惺相惜。老人不止一次的贊美他的優雅、聰明,就像是老朋友般的欽佩,如果不是生命的此消彼長,老人更愿意讓他自由自在地馳騁在海洋中。老人是節制的,對于大自然給予的一切充滿敬意和感恩,然而為了生存他必須取了它的性命。
大魚帶著他駛入深海,眼看著岸邊越來越遠,夜也黑了起來,廣闊無邊的大海里一只魚拖著一條船,不知疲倦地游著。這是一場力量與心智的考驗,大魚不像其他魚那樣掙扎起跳,它想拖垮老人,而老人,一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選擇放手一搏,手抽筋了,腿麻木了,他背著釣索也絲毫不敢松懈。
就這樣幾天的海上漂流老人已經精疲力盡,只有生魚片和僅剩的一瓶水維持生命。大魚終于體力不支,跳出水面,此時的老人身體承受能力已到臨界點,頭暈目眩的他將要墜入海里,但他知道他不能,這是他最后的機會,終于,他用魚槍刺中了它,鮮紅的血液在船邊彌漫開來。
他勝利了。
“好漢可以被損毀,但絕不能被打敗。”
但是血液的味道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鯊魚,老人奮力的阻止這些暴徒,丟了魚槍、沒了繩索,最后他一人帶著一副魚骨架,回到了岸邊,回到了那個破敗不堪的家中。此時的小男孩看著他熟睡的背影,控制不住的淚流滿面,幾天的擔心和害怕都化為淚水頃刻而出。
一場驚心動魄的海上冒險,經歷了得而復失的大起大落,看似毫無收獲的出海,卻從未丟失希望。一杯咖啡、一份吃食,周圍的鄰里總是對老人默默的關心和幫助,原來,溫情一直存在于人們心間。
短短五萬字的《老人與海》卻蘊含了很多需要細細思考、品讀才能懂得信息,無疑,它是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之所有為經典,就是如此。
縱觀現在的某些“作家”,說是作家真是有點高抬他們。被人包裝成所謂大師,還自封為名作家,各種開寫作培訓班撈錢,看見比自己強的人就開始打壓、背后中傷,我說大兄弟,你們的臉呢?我一直不太懂這些半吊子寫手的自信從何而來,謎一樣的勇氣實在令人發指。
借用朋友的一句話送給你們:藥店碧蓮。
最后,希望大家能領略海明威高超的敘事藝術,多讀好書。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