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同學說想寫點東西,但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光墓大神秒速推薦了這本《零秒思考》。
我覺得我也有這個需要,寫是為了梳理腦中那變化多端、稍縱即逝的想法和瞬間,真不是我年紀大了,記憶的確很短,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花了1小時12分看完這本工具書,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簡單方便易上手,關鍵是容易看到結果。期間已經有很多問題和想法冒出來,很想抽出一張A4紙一試,我想到了一些標題記了下來。
早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也準備過一些A4紙,偶爾會針對某一個主題的問題進行梳理,花的時間比較長,1-2個小時,有時甚至更長,但是每次做都很有收獲,把相關問題在大腦里掏空是一種非常輕松愉快的體驗,而且往往發現了許多忽略的重要細節和信息。零秒思考的這種1次1分鐘,每天10次,相信效率會更高。
結合其他體會,簡單分享下我的讀后感:
1. 快的人快得速度驚人、慢的人慢得不可原諒;
2. 人類其實天生具備快速思考和反應能力,只是被重重的灰塵籠罩、被環境和情緒所包裹;
3. 花更多時間并不意味著能做好一件事,關鍵要抓到本質和重點;
4. 收集信息有必要,但囤積信息或花太多時間搜集信息,可能只是為了拖延做決斷;
5. 做決定有一個內在U型結構:信息-感受-思考-決定,或者說,情緒涌出-浮現想法-思考-出現語言和文字-行動,脫離了信息和感受的思考,只是空想,反而更容易陷在思考這件事情本身帶來的負面情緒上;先解決情緒,才能解決事情。
6. 新的事物,別人花很長時間研究和總結的東西,與其過分地推敲、不妨順從地先接受并在過程中用心體會和反饋調整。社會發展這么多年,所有你遇到的事情和問題,不管你認為有多獨特、多有個體特征,都會有同樣的人遇到過,并成功地解決。小跑步試錯。
7. 比起依賴過去的經驗,快速學習最新的技能和知識更有效。歸零心態。
最后,沒有記錄,就沒有感知,就沒有發生。零秒思考,把心中的想法落實在語言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