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最終會落實到一點上:溝通。
兩個人溝通時,嘶吼、哭泣。溝通的背后是對一件事的意見及自己的情緒價值。
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陳述一件事,與人口齒清晰地表達一件事:領悟、分析、理解能力....
轉念想到語言的魅力所在,比如有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些話信手捻來,真實與否暫且不論,只需要你信。
這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杜撰。
莫名有趣,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好在這世界終會遇見志同道合之人,有80%也可。
想法瞬息萬變,有時候會覺得困惑,多年后,看自己的文章,體現出不同時期的思想,會感覺無比幼稚,不知所以。
比如,幼年覺得親情重要,離開爺爺會覺得難過無比,如今,我可以單獨面對很多事,再也不用很傷心的時候抱著電話,會獨自一人處理。
會有那么一瞬間,在想養兒防老是個不負責的詞,兒孫自有兒孫福,百善孝為先.....
兒孫的人生不應該是為了自己?很奇怪的想法,會有很多人會說自私,可是我也愛父母,在家庭的發言權基本上是經濟。
你經濟好,你說了算。你成功了,你語言便有力量,你的想法便是黃金,哪怕是錯的。
如今的辨析對錯的能力都取決于經濟能力,不過話說過來也是對的,經濟不自由你有精力關注其他方面嗎?
經常看年長的人寫過往,會覺得有趣,無論好與壞,畢竟經過時代的洗禮,多多少少還會有自己的見解,到一定的程度會看開很多。
無論是看待如今的世界,還是以往的世界,成片的固執的人存在。
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時間匆匆飄過,不反省,自己放棄,反正有大把的年輕人冒出來,當然也會有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人。、
生活的無常,讓我更希望想法的多變,就像挑戰一般,撲面而來,不沉迷于穩定,但常常會有恍惚感:這世界真的有穩定可言嗎。
錢很重要,但是拋去溫飽的問題,又沒有那么重要,畢竟絕大數的快樂不是你砸錢就能得到的。
比如我是個膚淺的人,比如我有很多困惑的事,希望上天能給我派遣一個智慧的老者,在我的人生之路上陪我一起解開困惑。
然而智慧使者可能一直在我身邊,不過他只會在一旁盯著我,自己慢慢成長。
不想要圓滑處事,不想要勉強自己,不想要非要先要改變我的思想,畢竟但凡所見,但凡所思,皆為性格。
不想聽冠冕堂皇,滿口虛假的言論,一臉過來人的模樣說教,不像想違心寫一堆討厭的言論給他人看,不想強迫自己做一個熱見人愛的人。
不想讓自己滿臉忍耐的模樣,不想狗腿,也不想落進下石,不想非要憑個你死我活,不想非得我都對,畢竟不是圣人。
但是也不想自己過的比較頹廢,平凡的人是我。簡單又不平凡的人也是我,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沉淀,沉淀為一名老人。
以往覺得散文很沒有意思,后來才明白,散文是體現心境的一種形式,柔軟卻有力量的一種文字。
會慢慢讓人的內心慢慢充盈與豐滿,通過他人的心境去看待這個世界;突然想起《月亮和六便士》,六便士是現實,月亮是理想,
會不會有那么一天我也會悄無聲息地尋找月亮呢?
拋棄世俗的眼光,隱居世外桃源,淳樸你我他。
有人說成年后,就要有自己想法,獨立思考,尋找自己所追求的人或事。
但是人又是群居動物,難免不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
胡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