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亞洲演藝界頂級巨星張國榮在香港逝世,終年46歲。
2016年9月16日晚,喬任梁因抑郁癥在上海家中去世,年僅28歲。
2017年7月20日,查斯特·貝寧頓在加州的家中被發現自縊身亡,年僅41歲。
2017年1月6日晚20點左右,湖南湘潭某小區,一位年僅31歲的媽媽,在自己生日前一周,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13樓一躍而下,留下15頁遺書。
2017年6月24號,上海閔行區一小區內一名新手媽媽將自己出生不滿半歲的孩子拋下5樓,隨后自己也跳了下去……
2005年3月,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在《藝術人生》節目中第一次勇敢地承認自己曾患有非常嚴重的抑郁癥,一度痛苦得想自殺,并因此離開了《實話實說》。
許巍、樸樹、陸毅都曾經患過抑郁癥。那么抑郁癥到底是什么樣的一種病癥呢?
自觀
你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安穩入睡,心里感到焦慮不安,覺得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來做,但是由于你情緒低落而且身心疲憊,工作已經摞成堆。你甚至連有趣的事情也懶得去做了。朋友告訴你要“振作起來”,然而你卻感到無助,甚至絕望。你覺得無法集中精力,也不知道如何做決定。當你照鏡子時,開始憎惡自己。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毫無疑問,你已經陷入生命中的一個低谷——你患上了抑郁癥。
一個平時素面朝天突然每天濃妝艷抹穿非常艷麗服裝的人;一個平時潔身自好的人變得抽煙酗酒;一個溫文爾雅的人變得歇斯底里有非常強的攻擊性……
每個人都會有憂郁的時候。生活中出現情緒低落和高漲的情況很正常。但是當你感到沒精打采、情緒低落而無法正常生活時,你的憂郁情緒就已經轉化為抑郁癥了。
醫學定義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盡管抑郁癥在55-70歲的男性和20-45歲的女性中發病率最高,但其實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癥。平均來看,重性抑郁發作將持續8個月,但是大約有20%患者的抑郁發作可能會拖延到2年甚至更久。大約有一半經歷過重性抑郁發作的患者在兩年內都將會再經歷一次。有些患者的抑郁發作間歇幾年,而有些患者則會在短期內頻繁發作。在抑郁發作間歇期間,患者會感覺良好。
抑郁癥常見分類
反應性抑郁癥
這種類型的抑郁癥是對壓力事件的反應,這些事件包括離婚、心愛的人死亡、慢性病、個人悲慘遭遇,甚至可能是社交孤立(老年人常常經歷此類狀況)。當事人沉溺于事件引發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通常,這些情緒包括自憐、悲觀和對生活失去興趣。它影響著各個年齡段的人。
生化抑郁癥
生化障礙的一個特殊類型叫做躁狂抑郁癥,又稱“雙相抑郁癥”。患有該類型抑郁癥的患者情緒波動較大,而且會交替出現強烈的興奮和絕望情緒,常被錯誤診斷為重性抑郁癥。這種情況需要接受專業治療。
大多數雙向抑郁癥患者處于抑郁期的時間比處于興奮期的時間要長。雙向抑郁癥患者的心情在兩極間變化并不遵循一定的模式,躁狂之后也不一定就會抑郁。也可能在出現躁狂癥狀之前經歷多次抑郁。心情變化可能在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完成。
所謂雙相抑郁,指的是病人既有躁狂表現,又有抑郁癥癥狀。躁狂時自我感覺良好、精力充沛、積極樂觀、思維靈活,又或脾氣暴躁、行事沖動;抑郁時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極度自卑。因為存在開朗外向的一面,這類患者常常是群體里活躍的中心,即使情緒低落,也常常會被身邊的人誤以為是遇到一點挫折,暫時鬧鬧別扭罷了,從而掉以輕心。
相關癥狀
- 過分亢奮,感覺充滿希望
- 突然變得易怒,仇視
- 心情不平靜
- 性欲沖動
- 作出偉大但不現實的計劃
- 作出錯誤評斷
- 吸毒酗酒
- 容易沖動
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幻聽,幻視,錯覺等癥狀。例如,有些患者感覺自己擁有超人的力量,或感覺自己是上帝。
與疾病或藥物相關的抑郁癥
有些疾病如艾滋病、肝炎、中風、慢性疼痛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也可能會引發抑郁癥。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后,甲狀腺機能失常,導致在血液中循環的甲狀腺激素過少或為零。
青少年抑郁癥
識別孩子的抑郁癥很重要。青少年抑郁癥的癥狀與成年人抑郁癥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所不同。青少年階段一般會發生各種復雜的沖突,從而使許多年輕人產生自卑心理、焦慮,并且對未來充滿恐懼。有些年輕人會被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且還深陷于孤立和無能為力的情緒中。對社會的期望也許不夠現實,而在學校表現不佳可能導致抗拒感。這些年輕人可能缺少家人和其他重要友人的支持,而自己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下降。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與成年人的治療相同,也可以將幾種治療方法結合進行。
產后抑郁癥
女性在分娩后連續幾天情緒低落是非常常見的。這種情況常被認為是“產后情緒不穩”。新媽媽可能會容易哭泣,沒有安全感,并且十分困惑,她們奇怪為什么在新生兒降生感到幸福的同時,竟會產生這些情緒。這種“情緒不穩”幾天后就會消失。而產后抑郁癥與之大不相同,它可能在分娩幾天或甚至幾周后才開始,其癥狀可能更為嚴重。
女性可能會因此變得非常內向、焦慮和不安。她甚至可能會有一些傷害自己或嬰兒的可怕想法,而且不敢把她的想法告訴任何人。一旦產生這樣可怕的念頭,就應該立即尋求幫助。目前對產后抑郁癥的醫學治療十分有效。
醫生認為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這么多的新媽媽患上產后抑郁癥:產后激素的突然變化影響著人的情緒;懷孕和生育的喜悅過后的失落感;懷孕后期以及分娩的艱難引發的疲勞感;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母親這一角色而感到恐懼和不安;擔心自己的見識變得短淺,尤其是先前在外工作的女性。
產后抑郁癥跟其他抑郁癥一樣,可分為輕度至危險的嚴重抑郁癥。
抑郁癥癥狀
抑郁癥患者的癥狀會至少持續兩周,并且在此期間幾乎每天全天都會有所表現。抑郁的人感到極度悲傷、了無希望、絕望、自卑與無助。有些人的抑郁癥狀是焦慮、自閉、失眠或嗜睡、持續的疲勞感、食欲不振或強迫進食、缺乏性欲、無精打采或情緒暴躁、無法集中精力和做決定,自我否定、自我攻擊,還可能過度自責。
許多抑郁癥患者精神上和身體上的一些癥狀似乎揮之不去,而且即使有幸福的事情發生或得到好消息,癥狀也不會改善。有些患者因患病而變得對事事無能為力,甚至于他們都沒有精力去向朋友、親屬或醫師尋求幫助。即便是他人主動提出幫助,這些患者也會認為自己無藥可救而拒絕接受。但是,家人和朋友應該堅持讓抑郁病人尋求幫助,因為高達15%患嚴重抑郁癥的患者會選擇自殺。
幾個抑郁癥患者的自述
一個簡書作者
作者:用戶昵稱如故
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225d873dbca3
這里我只想說說抑郁癥會帶來的某種“自殺”行為。其實我不知道其他抑郁癥患者是怎樣,對我來說,即使還沒想清楚活著的意義這種人生難題,我不會因此自殺,我真正感到恐懼的時候是我聽到“自殺”的召喚。就是當你一切如常地生活,努力地跟困難斗爭時,你的腦海中不斷地有一個聲音在對你說,“去死吧。我想去死。我渴望死亡。”那是2016年年關,寒假,我剛從五樓的宿舍搬到七樓,住在七樓走道盡頭,兩人間,但只有我一人住,每當我去陽臺,有時候看看學校公寓的建筑與操場,都會有個聲音不斷地說,“跳下去。跳下去。我想要跳下去。”我非常害怕,因為我根本不想死,我覺得這個聲音在控制著我的大腦,仿佛接下來會控制住我的身體讓我縱身一躍。所以我開始減少出入陽臺的次數,洗衣服時只敢盯著水池子,我問起朋友這種想法怪不怪,得到的答案是對恐高的人來說這很正常。但我自己知道這不正常——因為我以前不這樣。
直到有一天,我準備睡覺,已經鉆進了被子里,突然不知道為什么,大冬天我掀開被子跑到了陽臺上,把陽臺門打開,重重關上,再一次確認關緊,然后按下了反鎖按鈕。這一系列行為我都不知道為什么會發生,后來我跟朋友說我害怕自己晚上夢游會跳下去,但是我不知道我竟然會這么怕,怕到去做了這么神經質的行為。
那晚我不敢睡,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人夢游時是不會有太劇烈和復雜的活動,讓我安心睡。那天后,我從為失眠苦惱變得不敢睡覺,我才意識到人的行為真的可能會失控,在這種恐懼的籠罩下,我的頭痛越發嚴重,精神瀕臨崩潰,不見人,不出門,不想說話,只點外賣,我跟我的朋友說,我每天給你發個“1”,但我不想說別的話,如果我哪天沒給你發消息,你就聯系我這邊的同學來確認我的情況,及時告訴我媽媽。然后我把在校同學的電話,我的宿舍號,我爸爸媽媽的電話都發給了她。在你自己還有轉好意識的時候,一定要為自己做好應急措施。
作者:用戶昵稱如故
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225d873dbca3
一名網友
說出來可能你們不會信,我已經想死很久了。
我是個男人,不能像你們女人一樣有痛苦有煩惱就到處去說,我真的努力與自己斗爭了很久很久,努力不讓你們每個人看出來。我早就去看過醫生了,醫生說我是中度抑郁,長時間的神經衰弱、睡眠紊亂和精神壓力導致的。我知道在很多人看來,抑郁癥就像是矯情的代名詞,連我自己都覺得,什么抑郁不抑郁的,不就是心情不好嗎,不就是心里有事想不開嗎,不就是狀態不對嗎,不就是壓力大點嗎?你們這些所謂的抑郁癥患者都是借著這個病逃避責任壓力給自己開脫找借口的吧。所以我從不跟人提起,但是這些病癥帶來的痛苦感覺,雖然不算是什么嚴格的生理疾病,但那種痛苦,我嘗試了很久,除死之外,無法解脫。
北師大教授趙向陽的手記
抑郁癥最大的麻煩就是它直接打擊的是人的意志,剝奪了人的快樂感,導致關于生活意義感的徹底喪失。
抑郁癥首先導致情緒極度低落,看待任何事情都是從負面的、消極的角度來看。任何東西,包括美食、性、旅行、閱讀、金錢等都無法引起我的興趣。人根本笑不出來。即使出于社交的需要,面部肌肉勉強偽裝出笑的表情,心底里涌起的仍然是無限的悲哀。以前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現在的氣氛變得乏味和沉悶。
最可怕的是意志力的喪失。因為沒有任何事情能引起我的興趣,因為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注定會失敗,所以,我也沒有任何動力去做任何事情。我變得不敢一個人出門。真的太可笑了,太難以想象了,像我這樣一個資深的自助旅行者,以前隨時可以背起背包去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竟然變得不敢出門,不敢坐出租車了,不敢坐地鐵和火車。
一個輕微患者朋友
每次和家里人提,他們都不理解。不太向家人或者朋友訴說自己的情況,因為在別人眼里我說的事都不是事。那個時期會經常幻想自己跳樓,就買些心靈雞湯之類的書看,沒用。心理會有兩個人,總是早吵架之類的。
我會有點自虐。
一個同學
我覺得我一無所有,我不想活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那個時期的我
白天上班時間,和同事說說笑笑,開朗活潑,沒有什么不對。一旦下班,情緒就非常糟糕,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有想發泄的沖動,但是又找不著原因。自小自己就愛養花,但是那時養花這樣的事情根本不想理會,任由它們一盆盆死去。一向愛旅游拍照的我,那個時間根本沒有碰相機的心思。我找不著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每天都在自我辯證,力求證明自己有存活的必要性。我感覺自己是一個無人問津的霉掉的棄物,這個世界把我拋棄了。我會在房間里宅一個假期,即使餓得頭暈眼花也不愿下樓買食物。每天都渾身酸痛,肢體也很僵硬。我經常走到陽臺上看著地上想如果跳下去會是什么感覺,應該不會很疼吧,跳下去吧,反正活著也沒有人過問自己。
我們怎么就抑郁了呢
- 失業、貧窮、年邁或孤獨
- 使人虛弱的疾病
- 長期被否定
- 長期克制自己或者壓制負面情緒
- 長期得不到理解,沒有人好好聽自己說話。
在心理學里面有一種說法,得抑郁癥的都是好人。它的意思是,因為一個人不懂得攻擊別人,沒有發泄負面情緒的渠道,因而“好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將攻擊轉向自己。他們不懂得如何發泄自己糟糕的情緒,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攻擊性。他們沒有一個很好方法去疏導負能量,負能量埋在內心,被他們盡力壓抑克制,想辦法消化。但是,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當正能量無法再去有效轉化負能量,而負能量越積越多,到了一個點,它對人的神經的傷害幾乎是不可逆的。
那我們怎么辦呢
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首先你是人,人都會有情緒,抑郁情緒與愉悅情緒一樣都是人的正常情緒,沒有什么好與不好,沒有什么應該與不應該。它需要出口,讓它出來就好;它需要被看見,與它對話就好;它需要被關懷,擁抱它就好;何必要壓制,何必要抗拒,任何抗拒的都會增長,坦然的接受它就好。
- 面對負面情緒,你首先要做的肯定不是克制,也不是有意忽略,更不是逃避。你要認可它的存在,并接受這個情緒。帶著這個情緒去做其他你需要做的事情。并留意做什么樣的事情會容易讓你的情緒好轉,記錄下來,以后經常做這些事情。
- 發泄,找突破口,允許自己做一個“壞人”或者“惡人”,把情緒發泄出來。雖然這并不能從最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比克制情緒好得多。
- 內觀,跟這個負面情緒和平對話,梳理負面情緒是由什么引起的,再回憶發生相同情緒時都是由什么情況下發生的,跟隨年齡向前追溯,直至產生這個情緒的最早年齡,那個時候自己身邊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多數情況下,你身邊是你的父母,你要跟那里的他們解釋,與他們和解,并釋放那個情緒。
- 鍛煉身體,如果經濟允許,最好去健身房,上一些團體課。如果你不想把錢花費在健身房里,你也可以每天去跑跑步,至少去散散步吧,記得堅持。
- 走出房間。即使純粹的轉轉,瞎轉悠,你也要走出房間。漫無目的地出去轉轉也好。
- 走向大自然,人類祖先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從樹上下來,然后渡過了漫長的狩獵生活、之后是游牧、農耕,只是在最近的一兩百年內,人類的主要活動才從室外走向室內。人,本質上還是自然的,即人的自然屬性,所以人需要從大自然中接收能量,所以走向大自然,接接地氣吧。去公園、湖邊或者海邊、山里、樹林中、草地上、田野里,隨便哪里去撒撒野。
-
病癥嚴重者,請自覺接受治療。
元
結語
愿每個人都能夠準確地了解抑郁癥,及早的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親友是否患有抑郁癥,并能盡早康復。
更愿每個抑郁癥患者都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