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丹思心舞
原作:克里希那穆提
譯者:胡因夢
說明:此書根據(jù)主題將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講片斷選取匯編,原書有很多反復陳述之處。小結將同一主題好幾節(jié)的意思作了概括和簡單詮釋、點評、延伸。前8期在小號新的遇見發(fā)布,現(xiàn)收歸到丹思心舞的《讀書觀影》文集,并從第9期起由丹思心舞發(fā)布。
面對事實的第一行動:停止心念
“如果你能透視所有的已知,就會體驗到那不可思議的空寂,但又不是經(jīng)由努力或意志力制造出來的。如果心中還有想要變成什么的欲望,空寂就不會降臨;只有單純地存在以及透視眼前的真相,它才會出現(xiàn)?!?/p>
實相就在眼前,但如果我們又升起心念要去克服它、改變它、逃避它,制造出相反的意念,采取各種“努力”的行動,便沒有真正面對它,而會助長更多的沖突。比如,倡導“非暴力”的觀念不能幫助我們消除暴力的存在這個事實,它僅僅是觀念。體會和認清到面對暴力的憤怒,才能止息憤怒,只有止息憤怒,才是真正面對事實。
"努力會讓我們脫離真相,若是能接納真相,心就不再掙扎了。只要還想改變或修正眼前的真相,我們就沒有在接納它。掙扎之中一定有破壞性,而企圖改變真相便是一種破壞性。“
所以,在克氏看來,面對事實的第一行動就是停止心念。
面對事實的第二行動:探索和保持“不滿足感”
為什么我們通常面對真相的第一反應是不滿意、不滿足,是反對和不想要?為什么我們因此通常采取各種逃避和抗爭的行動卻又陷入了更多的沖突和痛苦?就是因為我們是在用心念活動在攪擾自己,這些心念來自主流、權威、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驗、宗教,等等,是各種帶著強制的力量,而不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力量。
相反,順著這個表面的“不滿足”深入探索,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我們真正想要的“滿足”是什么,這種深藏內(nèi)心的根本的“不滿足感”才是“改變社會和個人關系的改造力量”。
“心智總是借由比較、批判和遵照借口來改變當下的真相,并期待能達到一個不被干擾、完全祥和的狀態(tài)。當心智被社會的制約、貧窮、饑餓、墮落和各種不幸所攪擾時,就會渴望改變眼前的真相;然后它又被困在各種方法和修行體系里?!?/p>
“若想探索任何問題,發(fā)現(xiàn)什么是實相、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們的心必須有一種根本上的不滿足。”
“這種不滿足的火焰必須維持下去,自始至終都不讓它消滅,這樣才能去探索和檢視自己為什么不滿足。......若想發(fā)現(xiàn)什么是終極實相,你必須讓不滿足的感覺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