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哲學,從字面上看,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所謂何義,到底是研究什么東西的。它并不像數理化那樣形象,只要從字面上就大概知道它們研究的方向。而哲學從字面上,就讓人覺得它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如果不讀幾本哲學書,就無法知曉它的作用與對其它科學的影響。
那么我們怎么去研究哲學?怎么能學好哲學呢?其實,無論你喜歡什么樣學問,首先得搞懂它的大體輪廓,再找到構成這樣“輪廓”的內在聯系,最后由“點”入“面”,一步一步的學好它。
哲學是一門學問,它有形成的體系,體系之中有它的內部關聯與結構。學好它,就要擁有一定的方法,而且還要了解它的層次結構。
哲學分為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兩種哲學思想。以下詳細介紹:
一、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分為: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
1、唯物論
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唯物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事求是。一切事物存在都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并且在規律面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因為規律是無法改變的。人類只有利用規律改變這個世界、創造價值。
2、認識論
認識論強調的是實踐。因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沒有實踐就沒發言權。而認識是不斷運動與變化的,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固步自封,而要與時俱進。
3、辯證法
辯證法即思辯與實證相統一的方法。思辯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辯證法的發展有一個過程。辯證法發展的第一階段是通過辯論達到真理,是辯證法發展的思辯階段;第二階段是揭示宇宙發展的普遍規律,是辯證法發展的實證階段;作為思辯與實證相統一的第三階段是前面兩個階段的綜合,即 思辯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階段。如果說第一階段是認識論的辯證法,第二階段是本體論的辯證法,第三階段則是本體論和認識論相統一的對稱辯證法。思辯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辯證法即對稱辯證法,是辯證法發展的最高階段。
二、歷史唯物論
歷史唯物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思的辯證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不同的社會存在,所形成的社會觀念也不同。
2、社會發展規律
生產力強弱決定社會發展的好壞。社會發展的好壞,決定社會的經濟水平的高低。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永遠是發展上升的,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卻是曲折的。
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不是歷史改變人民群眾,而是人民群眾改變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只有走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觀點,才是王道!
4、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具有導向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導向不同。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起正確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