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兩天各種瑣事纏身,主要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了,于是讓自己故意舍棄寫作。
早上遛完狗回來,聽蔣勛講國學之舍得舍不得,非常精彩,尤其是他反復提到一句話:云何應住,云何降伏身心。
任何的佛法禪學,每一句話都可以立見佛陀,因著每個人每個時期際遇與心態不同,理解也會不同。大師理解與我們凡俗理解自然天差地別,如果有天不期然與某大師共應同證,自然是自己的莫大的緣份。
我的緣份自然是沒有到的。我反復地聽這句話,細細口味,腦子就想起了,三毛說的一句話:心若無棲息之地,到哪都是流浪。
人活得,心所住很重要,心不靜,人則無法守護自己的心。
凡事,心所想,人所做,都是一個潛規則。不是人做的對錯,而是心指引的對錯。
降伏,不是操控,是守護;云何降伏其心,才能讓自己面對這個急功近利浮燥不堪的社會,保持內心的一汪平靜,也許比尋找內心的棲息之所更重要。
不只是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很不容易,做一個守護自己內心的人,也很不容易。
我們總以為內心寧靜或順從內心欲望就是心之所棲,其實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孩子,不管外面多么臟亂或美好,它會好奇,但是它也覺得自己渺小,只能在一邊默默地圍觀,不是它讓我們上前或后退,而我們所做所為在前進或后退。而當我們心發現圍觀不能使其平靜的時候,就會反抗,讓人失控或被欲望驅使。
最近幾年為什么瑜伽火了,尤其是瑜伽體系里的冥想火了。因為這個體系簡單而受其利的范圍太大,只要關注當下呼吸,守護陪伴自己的心,就能讓自己進入忘我的境界。不管是什么人,有事沒事,都給自己那么幾分鐘或半小時,為自己的心找個安靜之處,坐著,站著,躺著,反正什么舒服什么來,前提是必須身無外事所擾,然后就陪著自己心感受當下的寧靜,為自己的心尋找一個片刻本原的寧靜。
云何應住還難嗎?心寧靜了,住哪都是家。
又要一天奔跑,感恩完成今天的一篇,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