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指數是項目分析中區分度的一個指標,即確定測驗項目區分個體所測能力高低的程度指標。項目分析的一個最簡單的估計方法是比較兩個極端效標組,即將所有被試在某個測驗上的分數從高到低依序排列,劃分出高分組和低分組,分別求出此兩組在每一題目上的通過率,再求出高分組與低分組通過率之差。其范圍在+1.00和-1.00之間。+1.00表示鑒別指數最高,-1.00表示鑒別指數最低。鑒別指數越高,題目的鑒別性能即區分能力越好。
學習是個體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一概念有三個含義:首先,學習是以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改變為標志的;其次,學習引起的行為變化是相對持久的,無論是外顯的行為變化還是行為潛能的變化,只有行為改變的持續時間較長,才可以稱為學習;最后,學習是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經驗既可以指個體通過活動直接作用于客觀現實的過程,也可以指在這一過程中所得到的結果。
社會助長,又稱社會促進,是人們在完成簡單任務或熟練任務時,如果有觀察者在場(觀眾效應),或者有競爭者(合作者效應),將會激發起優于獨處時的表現的傾向。但是對于復雜任務或不熟練任務,情況則相反,常會出現表現較差的情形。對于人類,關心他人意見者,以及在不認識觀眾的情況下,這種效應表現得最為強烈。
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具體來說,就是觀察者對他人的行為過程或自己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心理學家們提出了很多歸因理論,如海德的歸因理論、瓊斯和戴維斯的相應推論理論、凱利的三維理論、韋納的成就歸因理論和阿布拉姆森等的歸因理論。
自我概念是指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并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
元認知策略,即監控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有效的監視和控制的技能。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計劃策略指學習前對學習目標,過程等方面的規劃與安排的元認知策略;監控策略指根據學習目標對學習進程、所采用的方法、效果、執行計劃情況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監視的元認知策略;調節策略指根據學習進程的實際情況對計劃、學習進程、所用的策略等進行調整的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是共同起作用的,認知策略是學習過程不可缺少的工具,元認知策略則是監控和指導認知策略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