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多歲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人們就開始了長達三四十年的職場長跑。
無論你是職場小白在職場中戰戰兢兢,還是職場老鳥在職場中叱詫風云,你都不知不覺或不得不選擇了一種職場發展策略。
在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行業策略也不相同。策略對了,你的職業發展就是喜劇片,搞錯了就是災難片。
01
我曾經也是災后重建的職場難民,剛進入社會那活兒還沒有現在這么多的海量信息,教你如何發展職業,如何避免掉坑。師傅是不教徒弟的,因為教會了徒弟會餓死師傅,所有一切都靠自己摸爬滾打。
經過這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加之在職業規劃領域學習一段時間,才明白為什么當年死的很慘。
因為不同的階段用錯了策略。
昨天的文章《工作中的抱怨,是一種無能的貪念》有談到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講了人與職場的關系是一種持續、互動的平衡關系,當二者平衡被打破,就需要其中一方改變。大家都不傻,誰應該主動改變去適應職場?肯定是個人。
只有先適應才能談發展。好比兩個人跳舞,只有二個人配的來,才能談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那么,如何讓自己與職場更加匹配,讓職場之路走的更順暢一些?加速職業發展。
02
這里給大家分享二個策略。
1、資源策略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你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干得好什么就干什么,現實點,先做好手邊的事情。
從自己的資源出發,從自己的能力出發,盡量提升能力去達成公司的崗位要求。當能力不足時就跟隨,按照公司要求去做。
不要過多標新立異,也別總想著一山還有一山高,踏踏實實的把手上的事做好,先適應公司的節奏。
2、愿景策略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法除外)。你可以先樹立一個目標,比如你特別想去一個崗位,你就必須倒推,這個崗位需要什么能力、資源,然后你評估一下自己的差距,通過各種方法去補。
當然,我們都知道能力和資源不是說有就有的,必須要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這種策略目標達成不會很快,當然這還需要看你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如果你含著金鑰匙出生另當別論。
二種策略在職業發展中都可用,只是咱們要搞清楚什么階段用什么策略,什么職業用什么策略。
03
從行業上來說,資源策略一般面對那些門檻不高,比較容易上手的行業。比如銷售、促銷員、行政、客服等。這些行業準入門檻低,可以先做,慢慢在做中學,慢慢積累經驗、提升能力。而且只有開始做,才有可能成為高手,這些職位越早上手越好。
從職場發展階段來說,這個策略比較適合職場新人。初入職場,職場能力欠缺,此時你能干什么干什么。多聽、多做、多想,跟隨容易找到榜樣,成績也容易產生。
從行業上來說,愿景策略適合那些需要大量完整的專業知識積累才能開始的崗位。比如說醫生、律師、心理咨詢師、科研、航空等,這些領域要做好需要數年的完整訓練,它一定是先學好再開始練。你不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你也無法開始。
愿景策略選擇要謹慎,要做就盡快定下來,盡快開始學習,策略一旦選定,轉換成本都很高,金錢及時間都將做不少投入。
從職業發展階段來說,這個策略比較適合職業發展后期的職場人,能力資源都有一定的累積,往往會想關注自身真正想要做什么?每個人總有大大小小的夢想。
但往往我們會搞錯或搞反策略,職場發展受挫。職場初期過多談夢想,沒有腳踏實地沉下去學習、鍛煉,提升能力,天天談理想,那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而職場老人不是工作了十年,而是一個工作重復了十年。有資力、有經驗,卻不愿談夢想,躲在舒適區內,不想擔更多責,不想往上走。
04
我有二個同事,且叫阿俊和阿虎吧。
二人都是事業部從事業務開拓的,在公司十多年,都是公司的老人。阿俊是一個踏踏實實干事的人,這十幾年來部門領導說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從來不打折扣,領導一直很喜歡他。(用的是資源策略——跟隨)
后來由于公司業務版塊不斷發展,新人成長又太慢,公司希望老員工能頂起來,有擔當。多次找到阿俊,希望他能帶一個新部門,但他次次都拒絕,說自己一直跟著領導,沒有能力帶團隊,再說自己的小孩還小,需要精力照顧。
后來是一個工作五年的同事毛遂自薦,解了公司找人難的問題。我們是國有企業,公司也不會開了阿俊。阿俊干了大概半年的樣子,公司將他調去孫公司做一個基層銷售人員,換了行業,業務版塊也小了,工作難做,還賺不到什么錢。
阿俊在職業發展初期用跟隨策略是沒問題的,但到了后期就要換愿景策略,要學會領舞。就算公司不主動要求,自己也應該自動調整策略,否則職場發展大多會受挫。
阿虎完全不一樣,他有豐富的銷售經驗,也常常給部門銷售人員做培訓,慢慢也有了一些培訓的實戰經驗。
后來公司發展到13個事業部,60多號銷售人員,新人特別多,他發現新人很迷茫,不懂銷售技巧,不知怎么開發客戶,整個營銷中心氛圍都很低沉。
他想自己能不能幫助大家,教給大家一些技巧,調整調整大家的心態?于是他想到成為企業內訓師,就能專門做銷售人員的相關培訓,開始愿景策略。
他又想,他還不具備內訓師的專業性,為此利用周未和年假時間去深圳、北京進行系統學習,完全是自費。
他本身就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只是理論層面還稍差一些,經過系統培訓他很快便能勝任企業內訓師。
一切準備就緒,他向董事長直接提交自薦書,表達要成為企業內訓師。在自薦書中他談了三點:1、銷售人員的現狀——迷茫;2、提出解決方案——加強培訓;3、誰能做?——他已系統學習,完全可以勝任。
你說,董事長會拒絕他嗎?
后來他成為集團企業商學院的執行院長。
05
很多人的職業發展不順利,就是職業策略搞混了的原因。
不同階段用不同策略,新人期用資源策略,學會跟隨;自我實現期用愿景策略,學習領舞。
當然不同行業策略也不同。比如在簡書寫作,很多人都想當個作家,結果你老人家讀了200本關于寫作的書,卻一個字也沒有寫。其實寫作就是要用資源策略,能寫多少寫多少,邊寫邊學,學中寫,寫中學,總不可能看了200本書就成了大作家。
反過來,有人突然想做心理咨詢師,然后學了一段時間考個資格證,就拿朋友開始試驗,發現心理咨詢師不是拿了證就可以,這樣真會害人害己。要開始心理咨詢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系統學習,否則早晚會受挫。
這都是策略搞錯的后果。
我給大家分享了職業發展的二個策略,資源策略和愿景策略。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策略。職業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策略。
愿大家用對策略,讓職業發展成為喜劇片而不是災難片。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也認同,那就點個贊吧!
大家看完文章一定要去踐行。因為看見只是改變的開始,踐行才是改變的抵達。知識不會改變你的命運,除非它帶來行動;行動也不會改變你的命運,除非它帶來結果;是結果在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