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往是人生之中最最記憶猶新的過往,每每回憶和暢聊都會有獨特的感悟,對比現在孩子童年的生活可能很難體會到我兒時農村的生活,通過時間軸的維度我將給你展示一番。
一、春天:
1、放學回家在青草悠悠的田埂上放著養,晚上將養在小河里面的鴨和鵝(我在河對岸砸磚頭到河中,爸爸在岸邊揮舞長竹桿)趕回家。
2、油菜花開了,跟小伙伴在田間地頭玩捉迷藏,在屋檐墻磚下抓蜜蜂(蜜蜂躲在墻磚的細縫里面)吃蜂蜜。
3、農忙開始了,學校放假3天(幫家里面干活),穿個短褲就到農田里面去插秧(有螞蟥吸血:撒把鹽上去螞蟥就蜷縮了),或者跟在拖拉機(耕地)后面抓黃鱔和田雞(非農忙也會用小蟲子調)。
二、夏天:
1、放暑假了,大人們喜歡睡午覺,可是童年的我就是睡不著(水泥地上鋪個涼席),就跟小伙伴出門玩耍。
2、玩什么呢?帶上鐵鍬、臉盆和蛇皮袋,在長長地溝渠中找5米-6米,兩端分別用泥巴壘起來(用鐵鍬在田里面挖泥),然后用臉盆把水舀干,魚啊、黃鱔、泥鰍,全部抓到蛇皮袋里面,收獲頗豐,豐盛的晚餐(多了還可以養在腳盆里面),此時身上全是泥巴,樂在其中。
3、下河游泳: 大人擔心出現溺亡事故,一般會檢查衣服,一般我們找個橋洞,脫光了下河。
4、摸河蚌:帶上木頭腳盆即可,下了河先用腳在河邊踩(判斷是否是河蚌),深的地方就一個猛子到河底用手摸著判斷。
5、摸魚(釣魚不過癮):同樣下了河先在河邊上躬著腰,兩手張開由遠及近形成合圍之勢,有水草或者樹枝的地方就要特別的小心,里面往往藏著大魚,一不小心就會串出水面撞到腦袋上,腦殼痛(有小伙伴被砸暈)。到河水深的地方摸魚就得借助工具了,用竹子編織的大罩子(上下是空的),先扔到河中然后潛水到罩子里面摸魚。
三、秋天
1、稻谷熟了,帶上割鐮和父母去收割稻谷,稻谷收上來之后輪流通宵去軋稻(嘎機有限,得輪流預約用)。稻谷噶好后,隔三差五還得晾曬,裝蛇皮袋的時候稻谷弄在皮膚上癢的不得了。
2、捉迷藏:在嘎場上有很多稻草堆(還未運回到家里面),小伙伴們就穿梭在各個稻草堆里面捉迷藏。
3、稻草堆:從噶稻場用板車或者拖拉機把稻草運回來(灶臺上用稻草燒煮食物)堆在牲畜房(一層養雞鴨鵝和豬,中間閣樓放稻草)或者屋檐下,我就和小伙伴從二樓或者閣樓往下跳到稻草堆上(向蹦床一樣,稻草就向海綿墊)循環往復,樂此不疲。
4、打仗游戲: 用泥巴做成手槍,放進灶臺里面烤干,分配好角色(司令、軍長等),就在山上(用炸藥開采石材后,怪石嶙峋方便躲藏和掩護)打仗,只能用泥土進攻。
四、冬天
1、鍛煉:寒風刺骨,那時候也沒有啥好鞋子,尤其是下雨天,都是泥水路,穿個膠鞋(里面塞一把稻草當鞋墊),那就跳繩(雙飛、雙手交叉雙飛、反跳雙飛)、踢毽子。
2、打乒乓球:在學校就在課桌中間放個鉛筆盒開打,回家就到姑姑家把兩張大的八仙桌拼在一起中間放個長板凳當網,玩的不亦樂乎。
3、過年:最最期待的日子到了,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小朋友就玩鞭炮(用香點小鞭炮)大人就放大炮仗(會兩響:砰、啪),拿壓歲錢需要磕頭。
4、寒假作業:那時候也沒有啥補習班,作業都是到最后幾天相互借閱后完成。
五、其它:還有一些現在看來“不太靠譜”的事情,比如:拿著瓶裝的滅蟲劑,對著打火機噴形成火苗(定時炸彈)、上樹掏鳥窩、抓蛇………,但卻是最真實的記憶。
童年是我們記憶中的“根”,不管人在天涯海角,總有落葉歸根之感。每逢佳節倍思親,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