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晨曦微光中誦讀《論語》,感受傳統文化之美,讓心靈沐浴書香。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魂寶,是智慧理想的經典的書,論語的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慢慢人生路,我們要反復重溫這部經典,讓圣人的高尚品德喚醒平庸的靈魂。
論語是我們人生永遠的燈塔,它告訴我們生活中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學習、誠實守信地交友,孝順地對待家人,這樣才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完美。
論語里的人生哲理,處事格言,可以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
孔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千里馬不是靠力氣,是靠做事的品德,靠“何為正確的做事”。孔子重視個人修養,認為道德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在這里,孔子以馬為喻,指出千里馬雖然善跑,但是被人們稱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馬德。而一個人能被當作人才為人稱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于其品德是否高尚,一個人可以沒有才能,但是不能沒有德行。一個人可以沒有知識,但不能沒有道德。德,就如同個人素質的基石,只有先把品德修養好了,這才算是打好了基礎,之后才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工作。
如果道德基礎沒打好,就去培養各種各樣的才藝,那就如同地基沒打好就建起了高樓一樣,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
做任何事情都要靠堅持,堅持不懈,日日不斷之功,每天進步一點點,走正確的路,不要走錯路,減少廢動作,把平凡的事做好,這就是做事的品德,就是千里馬。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于是,顛沛必于是。”孔子說:“富和貴,人人向往,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那就別想真正享受它;貧和賤,人人都厭惡,不以正當的方法擺脫,讓你永遠也別想真正擺脫它。君子失去了仁心哪里還算君子?君子是時刻都不違背仁心的,緊急時如此,顛沛時也如此。”人們追求富裕的生活,擺脫貧困是好事,對于君子而言富與貴當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仁義之道。
當今社會上,有些人為了金錢和地位,喪失了道德,他們認為只要不違法怎么做都行。在孔子的觀念中,對富貴的追求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權利,孔子不反對人們追求富貴,而是反對不符合仁德而達到的富貴。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認為:一個仁者,可以好人也可以惡人。要愛憎分明,分清是非,不要做墻頭草,為了迎合風向而改變自己的見解的人是不可取的,是毫無信念的人。
論語里的每一句話都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們修身養性,教我們做人要有“君子”人格。品格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感到焦慮不安,就去讀讀論語吧,因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它可以讓我們深刻的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審視自己。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君子襟懷坦蕩,道德高尚,品行端正,面對利益時,能夠堅持自己的本心,不會做違背良心的事。反之,小人常常會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卻看重利益,見錢眼開。在利益面前沒有底線,為了金錢而損人利己。
學習論語能夠幫助我們領悟人生,做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在人生路上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看淡名利得失,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誠實待人,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