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愛讀書的小伙伴,當你們知道日本作家印南敦史1年可以讀700本書的時候,一定會自嘆不如吧?
他如此牛逼的讀書本事又是怎么練成的呢?讓我們來好好學習一下......
第一步:多讀習慣養成法
001? 固定閱讀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人們的很多行為都是習慣形成的。每天早上5點起床的人,哪怕頭天睡得很晚,他在早上5點鐘還是會自然醒;早餐一貫是饅頭夾咸菜的人,突然給他換成肉夾饃,他也會不習慣,雖然明知道更營養。
讀書也一樣,有人喜歡抽著煙、喝著茶看;有人喜歡在圖書館看;有人喜歡邊坐車邊看;有人要到晚上才能靜下心來看.....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選擇一種自己感覺最高效最集中的,將時間、地點和環境都固定下來,讓自己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反應,每天都能快速地進入閱讀專注模式。千萬不要象打游擊戰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低效又費力。
002? 選擇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印南敦史將要讀的書分成了三類:目前不必讀的書;無法快速閱讀的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情節線索少、獨立章節多的書都是可以快速閱讀的書,隨時都能夠開始看,有效地提升了閱讀速度,同時又不影響連貫性。
但有一個要點:如果閱讀完整本書的時間跨度太長,很容易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內容。所以最好還是當天連續地讀完,理解到整本書的核心意義后,第二天再開始看另一本書。(需要精讀的書除外哦)
第二步:呼吸式閱讀法:
再好的書,如果它的精華沒有及時吸收轉換成自己的營養,看得再多也無益,就象熊瞎子掰玉米,邊掰邊丟,沒啥收獲。
我們可以象呼吸一樣,不僅看,還要寫下來,按一行采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的順序方法予以記錄并提煉出精華來。
具體操作就像打開蚌肉取珍珠:
1、去外殼取珠 --- 挑出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只能是精煉的一小段。
2、挑選靚珠打磨 --- 再挑出其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段來分析評論它感動你的原因。
3、串成珍珠項鏈 --- 用專門的筆記本來記錄這些“精彩”和“評論”,每逢12-15本書就定期回顧摘抄和感想,再次感受其中的愉悅無比。
當以上兩步都已掌握時,我們就如同練好功夫準備進入實戰階段了---
第三步:流水式閱讀
流水式閱讀方式,就是讓書籍如水一般從心中流過,不用在意是否把書里的內容全部理解或者記住,就像水過留痕,相信只要讀過,便會有所收獲。
就像河中的鵝卵石,經過幾十、上百年河水的沖刷后,雖然沒法留住一滴水,但水已經改變了它原來的模樣,賦予了它新的價值和用途。
相信我們這時的閱讀速度,肯定已突飛猛進,不是一目十行所能比擬,創造1年讀700本書的奇跡也就不是那么難了。
讀書并不在于“復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獲。不用抱有太多目的性,盡管去享受與書籍邂逅的每一刻就好。
讓我們的讀書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少一些功利的目的,也許就在不知不覺的閱讀中,你已真正擁有了學富五車的睿智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