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粉絲和粉條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粉絲是綠豆粉做的,極細,像釣魚線,白中透藍,似乎帶著熒光。這粉絲一般人家平時也不買,都是過年待客調涼菜的。用溫水泡一會,軟化了,就直接撈進大海碗,加入姜絲蔥花青紅椒絲,有時也加點碎花生,再淋上醬油醋和香油,拌勻后裝盤,即可入桌。簡單,味道也很好,幾乎家家過年待客必備這道涼菜。類似的還有鹿角,但遠不如粉絲好吃。每年家里總要買一大捆,待客只用一小綹,剩下的就是自己吃了。年后幾天,天天拌一大碗,呼啦呼啦當飯吃。
粉條則是紅薯粉和土豆粉的,人都說土豆粉條好。紅薯粉條發黑偏粗,土豆粉條顏色就比較淺,而且可以做得很細。粉條分為粗粉和細粉,但家鄉把所有粉條都統稱為細粉。炒白菜燉肉時幾乎必加細粉,細粉吸足了菜湯,味道比菜本身還要好。但,只要一涼,就特別難吃,胖了,又粉又沒有味道。所以千萬不能剩下,一定要趁熱吃完。
家鄉燉菜那是必放細粉,就是平時燉魚也會放點,味道當然很棒,只是要小心魚刺。但,過年燉菜就沒見過細粉,想來也許是因為待客的菜肯定是會剩下的吧,細粉只要剩下就難以下咽了。
炒菜燉菜放入的細粉很好吃,可燒湯的就不好吃了,湯味道本來就淡,細粉根本入不了味,所以只是又粉又胖,難吃得很。我最討厭湯里放細粉了,每次媽在湯中放細粉,我都會一根根挑出來,絕對不吃。
去南京上大學,南京名吃就是鴨血粉絲湯。這里的粉絲,就是家鄉所說的粉條細粉。我想湯里放這玩意兒能好吃嗎,怎么會成名吃呢,而且大街小巷全都有。三年來我都是過而不入,聽到就皺眉頭。到了大四,想著總得去一次吧,不喜歡歸不喜歡,以后好歹是個念想。
找了家名店。雖說正宗小吃要去巷子里,但就吃這一次,還是去了一家大店。排了隊,領了號。上來小小一碗,兩個酥餅,挺貴的,很不劃算。兩塊鴨血,幾根粗粗的粉條子,清湯寡水的。但,意外地并不難吃。不像家里燒湯時放的粉條那般無味。,可以吃,卻也不是非吃不可的味道,感覺名頭過盛了。不過,偶爾吃一次,也還行。說實話,配套的酥餅明顯更好吃。我特別喜歡山楂餡的,鴨血粉絲湯不過是附帶的。
后來,工作了,有機會各地跑,在很多地方都見到過,幾乎全都打著“金陵鴨血粉絲湯”的名號,這就和“蘭州拉面”一樣了啊。也吃過幾次,不難吃,也不懷念。我想,之所以會去吃,更多是因為在南京上了四年學吧。
不過,那之后我也不討厭湯里放粉條了。自己做湯時偶爾也會放點粉條,但不能多放,一點還行,一多,就又感覺難以下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