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多,學業不堪重負。而由于心理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的內心都比較脆弱,經常容易在外界打擊下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因為抗不住壓力而跳樓自殺。面對外界的各種打擊,一味逃避總不是辦法。只有通過心理方面的教育,讓孩子的內心變的更加強大,才能無懼外界冰霜雨雪和冷嘲熱諷的打擊。
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更能經受外界打擊呢?那就是給予孩子心靈成長的養分,培養孩子自愛的能力,以及教會孩子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心靈成長規律
父母想要孩子的內心變的強大,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靈成長規律。孩子的心靈是依靠什么來獲得成長的呢?是父母愛的陽光雨露。
我們可以把每個孩子比做一顆幼苗,幼苗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陽光就是指太陽的光芒,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注意,這里的感受主體是孩子,由孩子來感受是溫暖還是冰冷。雨露就是指父母給孩子提供的力所能及的物質條件。陽光雨露就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養分,二者缺一不可。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提供雨露,比如給孩子買學區房,買漂亮衣服,報各種興趣班等等,但是卻很少有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陽光。缺乏陽光,孩子的心靈就失去了成長的必要養分,就無法變得強大,就會顯得非常脆弱。
如何給孩子提供陽光,讓孩子感覺到溫暖呢?其實非常簡單,父母只需要對孩子時常微笑就可以了。你的微笑,就是你給孩子的陽光。孩子沐浴在你的微笑下,孩子的心靈就會茁壯成長。
微笑的作用
孩子對微笑是最敏感的,會十分留意父母的面部表情中有沒有微笑。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情嚴肅,時常板著臉,孩子就會非常緊張,孩子就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如果你去觀察哪些內心缺愛,經常受打擊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不會對孩子時常微笑的。相反,如果父母時常給與孩子笑臉,那么孩子就會感到很輕松,內心的愉悅感也會洋溢在幸福的臉上。
相由心生,微笑可以帶來一系列正向行為。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只做到微笑還不夠,還應該給孩子有更多具體的滋養,比如鼓勵,欣賞,信任,呵護等等。其實,你只要可以對孩子時常微笑,自然也可以做到對孩子的接納,鼓勵,贊許,欣賞,信任,關愛等等。因為微笑為這些正向行為營造了天然的場景,會讓這些正面滋養自然而然地發生。
爸爸媽媽如沐春風的笑臉,還可以培養孩子自愛的能力。孩子的自愛行為,源于對父母之愛的模仿。父母經常對孩子微笑,孩子就會經常對生活微笑,長大后就可以笑看風云,活的很灑脫。孩子心中充滿愛的陽光雨露,就不容易被外界的陰暗潮濕所影響。
父母的正確角色
孩子心靈成長需要的是愛的陽光雨露。在孩子面前,父母正確角色就是太陽,源源不斷地提供關愛和溫暖。另外,爸爸媽媽要及時寬慰孩子的情緒,做孩子的心理輔導員。孩子的情緒反應模式,主要是源自于對爸爸媽媽的模仿,因此爸爸媽媽們更加應該學會如何管理和表達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而時常做到微笑,無意對于疏導情緒是有幫助的。
有些父母有個誤區,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自己要經常對孩子旁敲側擊,時常潑冷水打擊才會讓孩子更堅強。這就是沒有搞清楚孩子心靈成長的規律和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孩子心靈成長的養分,都是來自父母給予的溫暖和關愛。只有孩子的心靈健康茁壯成長了,才能經受住外界的風霜雨雪。如果連父母自己都要打擊孩子,孩子又去哪里尋找這樣的養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