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的深處,奶奶家那片生機勃勃的菜園,不僅是蔬果飄香的樂園,更是我領悟人生哲理的課堂。
小時候,每逢寒暑假,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奔向奶奶家,投身那片充滿魔力的菜園。奶奶,一位身材矮小卻無比堅毅的老人,總是頭戴一頂破舊的草帽,彎著腰在菜園里忙碌。她侍弄那些蔬菜,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每一株都傾注了她無盡的心血。
在菜園的角落,有一塊地,奶奶專門用來種豆角。豆角苗剛冒頭的時候,纖細而柔弱,在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一陣稍大的風就能將它們吹倒。奶奶精心地為它們搭起支架,期待著它們順著架子攀爬生長。
有一年,豆角苗遭遇了一場“災難”。不知從哪里來了一群調皮的雞,沖進菜園,把豆角苗啄得東倒西歪。看到這一幕,我心急如焚,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恨不得立刻把那些雞趕走,然后把豆角苗扶正,讓它們恢復生機。
奶奶卻不緊不慢地走過來,輕輕地拉住我,說:“孩子,別急。”她看著那些被破壞的豆角苗,眼神里滿是心疼,但并沒有慌亂。她把雞趕出菜園后,并沒有馬上扶起豆角苗,而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
我忍不住問:“奶奶,為啥不把豆角苗扶起來呀?它們都快死了。”
奶奶笑著摸摸我的頭,說:“孩子,這些豆角苗就像人一樣,得讓它們自己學會面對困難。如果咱們現在就幫它們,它們可能看起來好了,但以后再遇到點風吹草動,還是會倒下。咱們得給它們機會,讓它們自己努力站起來。”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接下來的日子,我每天都跑去看那些豆角苗。起初,它們還是歪歪扭扭地躺在地上,但過了幾天,我驚喜地發現,豆角苗開始慢慢伸展藤蔓,努力朝著架子的方向攀爬。它們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不屈。
隨著時間的推移,豆角苗不僅恢復了生機,還長得格外茂盛,長長的豆角掛滿了架子。看著那一片豐收的景象,我對奶奶的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后來,我離開家鄉去城里上學,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奶奶和那片菜園。工作后,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我的同事小李,是個新人,工作上總是犯錯,每次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出于好心,總是幫他收拾爛攤子。可漸漸地,我發現他越來越依賴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絲毫提高。
這時,我想起奶奶對待豆角苗的方式。我意識到,我不能再這樣一味地幫他,得讓他自己去面對問題,承擔后果。于是,當他再次遇到困難向我求助時,我只是給他一些提示,讓他自己去尋找解決辦法。一開始,他很不理解,甚至覺得我變得冷漠了。但慢慢地,他開始獨立思考,努力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一段時間后,他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感激我當初的“放手”。
奶奶或許不懂得什么高深的哲理,但她用菜園里的豆角苗,教會了我“慈悲而不沾身”的智慧。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出于好心,想要幫助身邊的人,卻忘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和要面對的挑戰。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大包大攬,而是在給予關心和引導的同時,讓對方有機會去經歷、去成長。就像豆角苗,只有經歷過風雨的洗禮,才能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也一樣,只有在面對困難時獨自摸索,才能真正變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