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繼上半年的成都雙遺馬后,順利安全完成了長沙半馬。
可能跑馬真的會上癮,轟轟烈烈的跑馬季,不湊上幾分熱鬧,會甚覺遺憾,所以,下半年,也為自己安排上了一場。
原本是打算繼續(xù)成都之行,但遺憾沒有中簽,于是物色了其他幾個馬:長馬、廣馬、深馬、天津馬、南京馬......而長沙馬是第一個開放報名的。
8月20日 中簽
還沒來得及等其他馬開報,就收到了中簽的信息,成為了10%的幸運兒。
有了上一場半馬的不足,在這次的備賽期間,特意增加了長距離的練習(xí),把跑量堆積起來。
日復(fù)一日的忙碌間隙,很快就迎來了出發(fā)的時間,而月跑量,還沒達到內(nèi)心的目標(biāo)值,面對臨近的賽事,有了一點上高考考場的緊張。
領(lǐng)物的時間,選擇在周六。長沙僅有2小時的高鐵車程,周五下班后,便出發(fā)了。
車廂前座,遇到一同城認識人,主動招呼。他也是參加長馬,說一行有10多人,都來自跑團。末了,還熱情邀約參與他們在長沙跑友的小聚。i人的性格使然,便婉拒了盛邀。
酒店都在同一個區(qū)域,下高鐵后,與其同伴會合,一同轉(zhuǎn)乘地鐵。繼續(xù)攀談,他才知道我的主動招呼原來是與其曾共事同一小鎮(zhèn)。
10月19日 領(lǐng)物
領(lǐng)物地點位于長沙國家會展中心,其實距離高鐵長沙南站僅有一站路程。
由于泓公子的磨磨蹭蹭,原本9點出門的硬是拖延了一個小時,抵達領(lǐng)物點,已是臨近中午11點多。可能大家的時間都在這個空閑點,入場門前,排了好幾排長長的隊伍,咋一看去,還有點春運的既視感。
排著半天沒有一絲移動,才知道是分批放人。幾輪的放行后,終于可以入場,原以為,這就是到了領(lǐng)物的地方。
誰料,轉(zhuǎn)過一個館,隊伍又繼續(xù)排著。
排隊、放行......
經(jīng)三輪如此后,終于到了開始辦理領(lǐng)物手續(xù)的地方。認證完身份、拿到領(lǐng)物小票,進入了另一個廳,這里,豁然開朗,人員稀疏,與外頭,天壤。
十年之約的長馬,這領(lǐng)物,有點顛覆。
10月20日 長沙半程馬拉松
4點多的起床鬧鐘,洗漱,換衣。
泡了參賽包里的泡面,吃了一口,超辣,只好擱置。早餐:麥片面包+掛耳咖啡,當(dāng)然都是日常的小半分量。
貴州的小姐姐發(fā)來信息,約好6點10分在大廳集合。
前一晚,在前臺詢問賀龍體育中心的方向,剛好遇到小姐姐一行人,熱情指路之余,還邀約次日一同出發(fā):“你跟著她,也正好可以互相照應(yīng)。”(小姐姐沒有近期的完賽成績,單剩一人分在了我出發(fā)的區(qū)域,一行人就臨時為我倆結(jié)了伴。)
路燈下仍漆黑的街道,行人已漸漸多了起來,或往地鐵方向,或往賽場方向。跟著小姐姐,省卻了方向的分辨。地鐵開通了綠色免費通道,車廂里,都是背著參賽包、身穿參賽服的人,還有個200的半馬兔子。
存包、集結(jié)......雖然分了8個區(qū),但人還是不少。小姐姐領(lǐng)著,一直擠到了隊伍的前排,關(guān)門兔就在旁邊,同一區(qū)域。志愿者手牽著手,用人墻拉起了臨時的止步線。警察跑者列隊在了隊伍的第一排。著急擠向隊伍前列,雖然惦記著熱身,但沒想到這里已經(jīng)完全沒有這樣的空間。
起跑分區(qū)也分時,全半馬一起。
“你是哪的?”“全馬還是半馬?”“完賽時間一般是多少?”......身旁的人在互相問候。
服用鹽丸能量膠,尬笑回應(yīng)身旁的關(guān)注:“我怕腿抽筋,因為上一輪就抽筋了。”“也不用太早吃,起跑前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跑友友善微笑。
天下跑者是一家,盡管很多人彼此也就是這么一次遇見。
7:30,第一槍起跑;7:36,第二槍;7:48,第三槍。
隨著一輪輪的起跑,一段一段地往前移動。無人機在頭頂上方掠過,人群雀躍,揮手致意,越擠越密,雙手連放下的空隙都沒有。
8點,經(jīng)過主席臺,在3、2、1的倒數(shù)下,等待了許久的人群迅速朝前奔涌。
被飛奔的人流裹挾,竟然跑出了史上最快的1公里。沒有充分的熱身,也怕后程的體力不夠,在被一撥一撥的超越中,把配速降慢了些許。還沒到5公里,小腹就開始出現(xiàn)一點點的不適。
跟著隊伍,什么時候上坡,什么時候上了橋,已經(jīng)完全感受不出。
進入橘子洲頭,6公里左右,小腿微微有點抽筋,停下來在路邊拉伸。
途經(jīng)跑友很友好地送上了鼓勵:“加油!”
“謝謝!”在跑道上,盡管大家都不認識,但彼此間都十分友好,也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這,可能就是體育精神的一種。
9公里左右,途經(jīng)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停下來打卡拍照,小姐姐也打來電話。追上她的步伐后,互相錄了一段視頻。因為不時有些微抽筋的困擾,便讓她按自己節(jié)奏去跑、不用等我。
在景區(qū)里的跑程共約8公里。12公里多后,跑出了橘子洲頭。進入瀟湘中路,毫無意外,邂逅了已經(jīng)折返的全馬隊伍。
15公里,親友團成員打來電話,問跑到了哪里。
“還有6公里了。”
“她們還沒起床,這里過去,地鐵也要1個多小時。”
“我跑完都用不了這么久了。”這漏氣的親友團,簡直不擺了,還說要在終點迎接。
長沙的氣溫很適宜,坡度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陡。保持小步幅,用著八九成的力,倒也沒覺多少疲累,只是明顯感覺臀腿部肌肉力量的不足。后程路上,有人開始步行,盡管體力還算足夠,但也不敢過多發(fā)力。
20公里后,一方面,希望等上親友團抵達,另一方面,又想盡量縮短完賽時間,猶猶豫豫間,就到了終點,由于分心錄制,沖刺的美好沒能好好感受到。
21.0975公里,長沙半程馬拉松,安全順利完賽!
長沙半馬雖然沒有PB,但完賽時間比前幾場都有縮短,可能有好幾方面的原因:
1、賽前,加強了長距離的訓(xùn)練。
2、做好能量補給,備了3個能量膠、3個鹽丸,按照賽前的一些攻略,分別在起跑前、10公里和15公里的時候進行了補給。
3、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每一站都進行飲料食物的小量補給。
4、用小步幅保持跑步頻率,盡量不步行。
PS:日常跑量還是要足夠,核心的力量還是要加強。
半馬親友團
這次的跑鞋旅行記錄里,專門留了這個章節(jié)。
親友團包括有親的人、有同事(包括ex的),還有各自的家屬,臨時組建了一個長沙旅游團,浩浩蕩蕩,一共11人。
泓公子是早早跟著一起預(yù)訂了酒店,其他成員,在臨出發(fā)前才確定下來行程。想想也是,去長沙也就2小時,一個主意下來,說走就走已經(jīng)簡單得很。
前后分了四批抵達,有周五的、有周六的。抵達后,也是各自分散行動。
形散而神不散,把大概完賽時間確定出來,親友團商定好在終點處迎接。
沒有意外的話,意外就來了。
可能是大長沙的夜太過精彩,大長沙的距離也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沒有早起習(xí)慣的團友,當(dāng)準(zhǔn)備出發(fā)的時候,跑程已經(jīng)剩余6公里,完成時間遠小于了他們從酒店趕往終點的時間。
終點位于長沙銀行旁,泓公子倆是提前到了等候。
領(lǐng)好完賽包、獎牌,隨著人流到了濱江新城金融廣場。換好衣服,做了一點簡單拉伸,在廣場草坪整理信息。廣場位于江邊,驟降的溫度感覺了明顯的寒意,通過地鐵、共享電動車的接力,團友們終于是匯集整齊,圓滿會師了。而此時廣場的一些商業(yè)活動,差不多都接近了尾聲。
遲到好過沒到。其實,對他們能在現(xiàn)場的支持已經(jīng)很感激啦!
每一場賽事,都有著很多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每一站補給、每一個醫(yī)療點、每一處圍觀,沿途一路,都有很多的保障和鼓勵。
相比以前的賽事,這次醫(yī)療點的運動噴霧足夠支撐我跑完全程。(以往,因為跑得慢,跑到醫(yī)療點的時候,噴霧都用完了。)在臨沖刺的距離,醫(yī)療點工作人員還友善地提醒,“沒事,我知道自己情況。"
2024長沙半馬,感恩所有的關(guān)心和支持!
帶著跑鞋去旅行,下一個城市再見!
寫在后面
對于跑馬,從一年一場,到一年兩場,身邊,有鼓勵,也有不理解。
鼓勵的人,羨慕著其中的堅持,不理解的人會覺得這種極限運動是一種傷身行為。其實,對于個人,選擇的僅是半程馬拉松,每年一到兩場,這是根據(jù)自己的體能,也是身體能承受的范圍。
每年參加賽事,也不是去向別人證明自己,而是用這種目標(biāo)去鞭笞自己不放棄,用完賽獎牌來肯定自己的堅持和自律。
每一場比賽都需要敬畏,安全完賽就是最好的成績,而要做到安全完賽,就需要日常不停歇的鍛煉,每一天的自律和月復(fù)一月的堅持。
跑步,是一個人的獨處,一個耳機,一雙跑鞋,在音樂中,用汗水,去釋緩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與自己狂歡。
馬拉松,是一場挑戰(zhàn)與突破自我的旅程,更是一種堅韌不拔和永不放棄的精神象征。同時,馬拉松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都要勇往直前,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biāo)。
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并沒有多大意義,關(guān)鍵在于這一路你是如何跑過的,人生亦是如此。——村上春樹《當(dāng)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