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本書的作者試圖用最為大眾化的語言去描述他所知道的內心游戲。但是我還是在書中看到很多哲學的影子。
這本書是在光年老師的“傻瓜教練法”學習交流活動之后才正式開始看的,據說這本書是現在各大企業培訓中非常流行的教練法的鼻祖。這些都不是我看這本書的動機,我隱約的感到我找到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就是關于自我的哲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和分析。很快我就發現,我是對的。
學跳舞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觀察別人如何跳
·外在游戲和內在游戲
開篇,作者提出一個問題:在網球這種游戲中,外在的障礙是為了戰勝對手必須盡量將每個球打出好的落點和速度同時減少失誤。對于掌握這種外在的游戲,有很多書都提供不少指示,如何如何去做到,但事實上,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發現這些指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然后作者又擺出了另外一個例子,在學習舞蹈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用身體去感知和去模仿別人的身體。基本不用意識去指揮,音樂一響,身體自動就動起來。
作者認為,我們在學習任何技能的過程中,都會存在外在技能和內在技能。如果單單重視外在技能,而忽視內在技能很難獲得滿意的效果。作者稱內在技能的習得規律就是內心游戲(the inner game)。內心游戲的對手是自己,表現的形式是專注力的失去,過分緊張,不自信。妨礙我們“正常”表現的負面心理習慣。
這本書,作者就是通過網球游戲這個媒介,揭示和探索人體的潛能(或者本能)這正是內心游戲的終極目標。
我們經常聽到的抱怨是,“不是我不知道如何去做,而是我總是不去做我所知道的!
·專注的藝術
“練習時總是打得很好,比賽時就不靈了。”
“我完全知道我的正手哪里出了問題,但就是改不了。”
“當我非常認真和努力地按照書上或教練的指示去擊球時,每次都弄得一團糟。”
“當我集中精神去做好一個擊球要點時,總是忘掉另一個要點。”
“每次在和一個優秀的對手比賽拿到賽點時,我總是緊張以致于失去專注。”
“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通常都能打敗自己。”
或許這些抱怨,我們都會感到似曾相識。如何才能自信或擁有良好的態度?作者試著給出答案。
作者在自己的教練實戰中發現:視覺形象比語言要強,示范比解析要強,太多的指令不如不指令。同時思考,為什么我們想要“努力”做某事,通常產生負面結果?太過“努力”到底意味著什么?
下面作者通過例子給出了答案,有意識地去學會無意識的打球,效果會大大優于太過“努力”。作者給這樣的狀態一個名字 the art of effortless concentration(暫且翻譯為無為的專注)。這本書就是要探討這個東西。
誰在和誰說話?
·發現兩個“自我”
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跑步中有不同的念頭,“加油,你行的!” “我的腿費了,我就不行了!”“你這個笨蛋,那個弱爆的比你跑得快”。
同樣,在網球運動中作者也發現這樣的現象。到底是誰和誰在說話呢?在跟自己說話嗎?那誰是那個“我”,誰又是“我自己”。
在書中,作者使用我1和我2代表。在不同的書本里面,這兩個我,有很多的稱呼本我和真我,意識和潛意識,我和神等等。反正在我目前的理解能力來說,這些所講的都是一樣的。這里按書中所說的我1和我2來表達。
而闡釋了發現兩個“我”后,作者進一步闡釋兩個“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1像一個指揮官總是想控制和發號施令于我2。而我2更像一位執行者。然而,作者發現我1和我2更好的合作方式是,在心理層面上合二為一。并且提出幾個相關技巧:
1)對于你想要得到的結果,一定要得到一個盡可能清晰的圖像(視覺意象);
2)學會信任我二,相信它能做出最佳的表現,并從成功和失敗中都要學習;
3)學會不帶”分別心”地去觀察,也就是單純看發生了什么而不是僅僅看它如何進行得好或不好。
最終達到the art of effortless concentration無為的專注藝術或者叫the art of relaxed concentration放松的專注藝術。
在下一篇,我再來分享,作者是如何闡述這些技巧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