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自然是土生土長的寧波胃。
這樣說吧,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后,吃香喝辣的“辣”味,是被杜絕進口的。直到在寧波的外來川菜館出現,且蔓延開來后,我們有了機會嘗試,口味也只是進化到了"微辣”等級。
那么這次的四川行,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也不是一點都吃不了辣。
我們定的行程是來回五天,這個應該是能夠克服的。
那么,這次出行排列第一的“吃”到底感受如何呢?且聽我細細述來:
第一天到酒店已是深夜了,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天:
中午出去覓食,找到了一家小飯館,點了三菜一湯,分別是:回鍋肉、豆瓣魚、炒時蔬和一個什錦湯。
我們預先對老板娘強調“微辣”。
第一頓也是餓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連老母親都對回鍋肉的味道贊賞有加,四川的肉好吃。老父親說這條魚也很不錯,沒有一點河魚的泥腥味,做得也入味。
我們三人吃得嘴角流油,肚子圓滾滾的,出得店來,對到成都后的第一餐相當滿意。
晚上的餐食,原本打算來了四川,吃火鍋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們三人經過慎重考慮后,還是放棄了,火鍋的那種辣可能受不了,再說我們我們還是習慣于吃炒菜配米飯。
晚上到了一家掛“兔頭”的飯館,老板娘極力推薦我們嘗嘗兔頭,我們還是沒勇氣,點了烤魚和兩個別的菜。
這家店的食客是專門來品嘗兔頭為目的,我們三人顯得另類。想想小兔子那么可愛,兔子頭咋下得了口,一個個加工好的兔頭密集地排列著,我們不想嘗也入不了口。
晚上的這頓飯沒了中午的好胃口,但是店的檔次和人氣明顯要比中午的那家好,可能是我們中午吃的太飽,肚子還不甚餓吧。我們歸之余食欲不太好。
第三天:
中午在酒店旁的“香香巷”尋找,那是一條美食街,風格類似于臺灣的小吃街。
我們已不考慮吃火鍋和串串什么的,還是以米飯炒菜為主。
在一家店堂寬敞的飯館坐下來后,菜單上還是一大片火辣辣的紅色,我們問老板有沒有不辣的菜。此時連吃兩頓川菜的老母親已有點吃不消了,想念起家鄉的味道了。
老板說,那就點個“酸菜魚”吧,這個不辣。我表示疑惑,還有不辣的酸菜魚?老板再次表示“不辣”。好吧,也沒多的選擇余地,那就來一份酸菜魚吧。
隨便想想也知道,老板說的“不辣”,和我們理解的“不辣”,那完全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然后再點一份來四川必品的“麻婆豆腐”,那這份辣是完全放飛了,品得口舌冒煙,直呼過癮。
晚上來到了“顏家味”,在二樓就坐后,老母親還是想念頭天的回鍋肉,認為這個還可以接受。點了一份顏家的回鍋肉,再來一份牛肉米豆腐? 。既然人家是祖傳的,必定是秘方的,不能白來一回。
胃口已是明顯的不如之前,成都菜的份量也是見識到了,兩個菜點了后立馬收手了。
可是回鍋肉也不香了,米豆腐挑了牛肉后棄置一旁了,肚子還是半飽不飽,飯都咽不下去了。不吃飽哪有力氣走路,我趕緊刷碼再點,千挑萬選后,選中了一個白顏色的“蘿卜湯”,這個可能是此店唯一一個不帶一點點辣味。勉強把米飯咽下肚,匆匆離開了涼粉世家。
對不起,你世家祖傳下來的,寧波來的我們無福享用。
第四天:
可以這樣說,這天起一旦從店門口路過,望進去紅的一片,已是頭皮發麻,胃里有了明顯的抗議。
幸虧早餐都是酒店里的自助早餐,內容相當豐富,全中國的早餐應該都是區別不大,無非就是牛奶面包雞蛋之類的搭配,我們盡可能吃飽。
像我們寧波的,各大菜系的店可供食客選擇,那么在成都號稱美食天地的城市,我們還真沒找出一家不是川菜的飯館,更別說寧波菜館了。
可能是成都人民對川菜相當自信,認為在成都除了川菜,還有其他菜系的容身之地嗎。
也是,連我們土生土長的老寧波也愛上了川菜,像我女兒一輩的簡直無辣不歡了,可是,連吃兩天川菜的胃已是最后的倔強。
中午胡亂地解決了一頓,老父親剛好不舒服,回到酒店,就著帶去的干果喝著小酒,然后咬了兩片面包,算是對付著吃了。我和老母親在街角的角落里簡易快餐店,要了一碗米飯,配上一菜一湯,兩人花費了三十幾元解決溫飽。
晚上要趕去機場,明天一大早的飛機回家,此時已是有點迫不及待了。下午沒有外出了,酒店里看看電視刷刷手機,等下午五點多退房后,帶著行李還是去最近的“香香巷”覓食,反正在我們心目中川菜都是差不多的,直接走到已吃過的一家,胡亂地解決了晚餐,出來打車直奔天府機場酒店。
第五天:
早上九點的飛機,早上六點半去機場,酒店的早餐還沒開始,我吃了一碗泡面,是——海——鮮——味!
中午準時在寧波落地,隊友來接機,驅車到了小飯館前停下,大快朵頤一頓,這次自然是真宗的——寧——波——菜!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