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前兩天有些降溫,讓人感受到了“春寒料峭”。早上的溫度和冬天差不多,到了下午才知道現在是春天。
和往年一樣,北京的春天來的總是有些扭扭捏捏,天氣熱兩天,又來個倒春寒。冷空氣還舍不得一下子走遠,總會時不時回來看看,就像電影里得大反派最經典的那句臺詞:“我還會回來的”。
季節變化如此,事物的變化亦如此。寒冷和溫暖是天氣的兩面,就像陰和陽是事物的兩面一樣。事物的變化一直是相互矛盾的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如果我們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就很容易陷入危機,手忙腳亂。
因此,雖然現在已是春天,天氣變化不定,溫差大,如果過早的卸去冬裝,就很容易著涼感冒,所以智慧的古人總結出了春捂秋凍的生活道理。
“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年輕時我們經常對于自己的御寒能力過度高估,也更喜歡走在春天的前面,對這些前人的智慧不那么當回事。只有受了凍,著了涼,方知古人所言不虛。增長經驗,很多時候還是需實踐中來,雖然很多經驗不可避免的伴隨著痛苦的記憶。“吃一塹,長一智”,慢慢的,書上的,家里老人的經驗,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變成自己的認知。
不同的年紀對事情就會有了不同的看法。中年后,經歷風雨,方知春天不只有桃紅柳綠,還有凄風冷雨。所以,蘇軾做了這首詞,把風雨和晴天都作為生活中的常態對待,不悲不喜,不驚不懼。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 ? ? ? ? ? ? ? ? ? ? ? ? ? ? ? ?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春天的趨勢終究不可阻擋,倒春寒也很快會過去的,“春寒能作底,已被柳條欺”。大自然中,桃紅柳綠都各自施展本領;發芽的,開花的都在努力爭取在春天里展示自己的生命力,抓住春天的。春天一到,各種花花草草就紛紛的爆發出來了,爭做春天的主角。白居易的《春風》有云:“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
我們能看到外部世界的春天,更可以體會自己內心中的春天。每個人都期望迎來生活、愛情和事業的春天。春天來了就要在春風春雨中努力生長;春天沒來就要學會等待,修煉自己,打好根基。等待很多時候是漫長而痛苦的。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方向,堅持磨練和提高自己,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出現。春天總會來的,那時你要在。
致敬那些奔跑在尋找春天路上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