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職場上找工作的確不好混,尤其是六月七月,一大堆應屆畢業的小鮮肉、嫩妹紙進入人力市場,頓時給這些混日子的老人帶來不小的壓力。
但是職場新人也有自己的苦惱啊!剛剛大學畢業的莉莉,不僅專業成績優秀,還精通一口地道的日語,看島國愛情動作片都不需要翻譯的……
剛剛進入企業里面的時候充滿憧憬,感覺超越杜拉拉,秒殺安迪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上班幾天就感覺什么《歡樂頌》,什么《奮斗》,什么《杜拉拉》都TMD是騙人的!感覺自己在職場混只有兩件事情不會——
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于是突然產生一種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工作???!她問我有什么書籍能幫她改變現在這種狀態,于是,我推薦給她這本頂級咨詢師嘔心瀝血撰寫的好書——《靠譜》
什么樣的工作技巧一生受用
記得之前讀過一個故事:
宋朝宰相蔡京家中美食精美,有老饕心生羨慕,因為是平民百姓,也沒法去相府品嘗美食,想辦法娶了一個據說在相府廚房做工數年的女子。洞房第二天就讓這女子做飯,好品嘗蔡府的美食,不料女子說自己不會做飯。老饕大驚:你不是在蔡府廚房做工多年嗎?女子答道:奴婢在蔡府三年,只管剝蔥……
在當今職場上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人,看起來很有經驗,真正用起來是一個十足的新手,有篇雞湯文說的好:
你以為你有幾年工作經驗,其實你只是一年工作經驗用了好幾年……
那么,究竟什么樣工作經驗算是真正有價值的呢?《靠譜》這本書中,作為頂級咨詢師和創業者的大石哲之采訪了若干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優秀職場人士,這些擁有10到15年職場經驗的人,在采訪中和盤托出自己認為最為重要的職場技能。作者整合出這些核心技能,進行簡單易懂的解釋說明,讓人可以從中:
- 看了秒懂
- 照著能做
- 做了有效
基于這個原則出發,《靠譜》整理了4大類30條靠譜的工作技巧,讓你學會了,在老板眼中變得靠譜起來。
溝通力——讓你get到重點,讓老板客戶聽你的
職場新人最擔心的就是溝通類問題了。給老板匯報工作的時候不知所謂,鼓起勇氣說上幾句就挨熊,即便有人像莉莉那樣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說話溝通沒問題,巴拉巴拉一通下來以后,讓老板感覺聽的是日語……
本書強烈建議:
想要成為一個靠譜的職場人,一定要學會使用廣泛的溝通法則。
作者給出一個很高能的PREP溝通方法,幫助職場新人更好的進行溝通。PREP由下列英文單詞首字母組成:
- Point:結論。結論先行,這必須改掉平時說話想起什么就說什么的毛病,整理好思路以后,從結論開始回答對方的問題。
- Reason:依據。學會用數據、事實說話,放棄“我覺得”、“感覺上”這樣的詞開頭,將憑感覺想到的問題落實在數據上,變成清晰的證據,讓人容易理解和信服。
- Example:具體事例。舉出具體的實例來,讓清晰的事實、邏輯和鮮活的例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具體的畫面在對方眼前呈現出來
- Point:重申結論。再次強調,讓對方大腦中錨定自己的觀點、結論和建議。
將這個步驟有意識的反復循環,可以快速掌握職業溝通技巧。
思考力——讓你學會深度思考,提升高度分析問題
學會溝通,你可以在職場成為一個好的下屬。
學會思考,你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作者強調思考方式是推進工作的基礎。在職場,人人都喜歡執行力強的下屬,但人們絕對不喜歡沒有腦子,一味執行的下屬。在著手工作的時候,如果動動腦子,從幾個角度思考一下老板交辦事項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從什么角度分析,需要哪些步驟這樣的問題,可以讓自己更快的總結經驗,提升視野。
記得早幾年有個段子編排谷歌和摩托羅拉的:
谷歌的CEO拉里?佩奇在辦公室和下屬視頻會議。他說道:“公司缺少手機,買個摩托羅拉吧。”15分鐘后,有人在視頻那頭傳話過來:“摩托羅拉已經買下了?!崩飭柕溃骸笆裁葱吞柕?”下屬:“啊?型號?型號?……”
這當然是個笑話,但職場上執行任務時雷厲風行到不問一句就風風火火的人可有很多。有人美其名曰——執行能力強,或者不找任何借口。對于大多數知識工作者來說,這其實是很愚蠢的事情。——你若連思考都不思考就能直接開展工作的話,那么你所做的工作一定是極低價值的。《靠譜》一書中,作者用自己豐富的企業咨詢經驗,極力推崇一種“假設性思考”的模式,幫助職場人掌握這個高能的職業思考模式。
所謂假設性思考,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在職場中思考的方法論。
- 確定前提。在大膽假設之前,先在可預想的范圍內勾勒出工作的概要。
- 思考方案。根據自己的推測,思考工作路線和解決方案。
- 鎖定關鍵。按照預定路線,鎖定工作的關鍵點,這是下一步工作的發力點或關注點。
- 調查分析。用調查分析的方式,讓數據告訴自己你的假設對不對。
- 反饋修正。調整自己的假設,讓假設、檢驗、反饋的循環快速運轉。
這和中國聯想的復盤,日本企業的PDCA、美國陸軍的APP反思系統非常的相似,對于個人來說,保持這種假設性思考的好處在于:
- 成長型思維——我預想的都是假設的,不一定是真的,所以遇到不如意,我會坦然接受。
- 快速迭代能力——每次的反饋都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經驗,讓自己沿著正確的方向走。
信息力——讓你在職場中快速積累經驗,游刃有余
莉莉,這本《靠譜》你看了以后感覺怎樣???
借給莉莉這本書以后,我有次在微信上這樣問她。她的回答有點兒讓我出乎意料:
這本書挺好的,我已經看一半了,感覺挺好的,就是覺得這本書里講的東西和我實際工作中做的事情結合不起來。比如我開會做記錄啦,整理資料啦這類事情經常做,老板似乎總是不滿意……
我不僅笑了起來:
那你一定是沒看到這本《靠譜》的第三章——資料制作技巧。
所有的工作資料都先從會議記錄開始,這個是每個新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新入職場的時候,什么都不會,往往上司會給你布置任務——別看只有你和上司兩個人,這也算是會議,是布置任務的工作會議。而遇到重要復雜的項目,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召集會議推動。作為新人,整理會議記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這和自己記錄速度或者打字速度沒有關系,對于新人來說,會議上需要做的事情是:
- 觀察:甲乙丙丁分別是怎么說的,他們的立場、需求分別是什么。用前面學到的假設性思考設想一下他們為什么這么說,找機會驗證,有利于自己快速上手。
- 記錄:除會務基本信息以外,記錄決策事項、待確認事務和中心議題。
所有會議中最核心的就四條:
- 已決定的事項
- 未決定的事項
- 需要確認事項
- 下次會議前的準備
對于職場新人來說,如果把每次會議中這些內容整理下來,然后把之前的觀察結果和假設一并進行驗證,就會得到飛快的成長速度。當然了,職場上資料整理遠遠不止是做會議記錄這么簡單,word、excel、ppt、項目管理、資料檢視……各種各樣的通用技能都需要新人一個一個的掌握,還有很多專業技能,更需要一點一點積累。保持假設性思考的好習慣,追求思考事務的本質規律,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資料的提取、制作、轉換和整理,進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
職業素養的本質是什么
我們常說,進入職場,成為一名職業人士,就要有一些職業精神。那么,職業素養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我們怎么才有可能真正成長職業人士呢?對于這本《靠譜》來說,他講的職業素養的本質其實就是兩個字——價值。
其實,不管職場新人還是老人,不管學歷高低、蘿莉還是御姐,職場素養的本質,就是價值——你能夠給企業提供的價值究竟是什么,能不能達到企業的需求。
當你具備職業精神的時候,你就會積極主動的關注上司、企業對自己的要求,謀求提升和超出預期,以完成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