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清華聽了《國際金融》,這是第三次課,老師看到課堂日漸減少的學生,不禁感嘆,學生急功近利,喜歡聽戰略、模式等軟學問,對于帶數學計算的硬學問都不感興趣,這次的《國際金融》就是一個例子。
作為清華大學的資深教授,老師自認為他的《國際金融》能排到全國前三位,卻只有這么少的學生上課,真是不可思議。
我心里暗想,社會確實有這個現象,有名氣的沒價值,有價值的沒名氣。昨天頭馬一個女生的演講談到“剩女”,推薦一個貌美女性大V,人氣很旺,說是跟著她學習心法可以讓婚姻家庭變得美滿,我的第一反應:又是一個利用偽心理學消費粉絲的家伙。有那個時間追星,不如靜下心來,讀上10遍《影響力》,用有價值的信息給自己洗腦,家庭幸福、婚姻美滿自然水到渠成。不過不能在這個問題上較真,大部分人并不想知道所以然,而是享受追星的過程,享受有寄托的感覺,獨立思考只是供奉在佛龕上,從沒想過在生活中實踐。
老師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財經大V葉檀的關注度很高,但是從她的文章能看出來,她根本不懂國際金融,估計連匯率的點數報價都看不懂,就那種水平還敢分析經濟形勢,唱空中國經濟,更奇葩的一點,一幫老百姓天天等著參考她的文章做經濟決策,被人賣了,還在幫別人數錢!
一聽老師黑葉檀,我覺得太過癮了,生活中難得聽到講真話的人。我以前的文章不止一次提到葉檀的名字,指出葉檀之類利用偽經濟學消費粉絲,沒有傳播任何有價值的信息,浪費了粉絲的時間和投資機會,而主流媒體很少有聲音質疑這些大V的存在,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大V能給他們帶來流量和廣告,粉絲的幸福何去何從,不會有人關心。有哪個粉絲舍得放棄周末時間,關掉大V的微博公眾號,來到這個沒名氣的老師課堂上,聽他講真正的金融知識,聽他有底氣的斷言:北京的房子永遠不賣!
真話是生活中的稀缺物,只有和這位老師一樣的人接觸后,才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有名氣的人都在說假話,說真話的人,不會太有名氣。
課堂上老師又給出一個例子,人民幣在貶值,有沒有必要換美元?如果是葉檀一類的偽經濟學家,一定會擺出一組貶值幅度的數據,算算老百姓手里人民幣縮水的幅度,從而達到聳人聽聞吸人眼球的目的。而老師從專業的角度,給出相反的答案:是否貶值不能只看匯率,還要看利率。
背后的邏輯很簡單,雖然人民幣匯率在跌,但是如果換成美元后會遇到一個問題:利率太低。美國那邊長期零率,最近才上漲一點點,存一年美元基本沒收益,而人民幣一年無風險利率維持在5%左右,只要人民幣匯率1年跌幅小于5%,且不考慮換匯成本,持有人民幣就合算。
匯率和利率一樣,作為原生金融工具,價格由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需求中不僅包含商品和服務而導致貨幣兌換需求,還包含因為有套利空間而涌入的兌換需求,套利的空間取決于兩個國家的利率差,利率差越大,匯率差越大,所以一個國家的匯率水平很大程度由利率決定,判斷中國的貨幣是否會繼續貶值,緊盯中國的無風險利率水平就行。
年初寫過一篇《寫作習得第199篇--市場利率的悄然變化》,說到中國的無風險利率在上升,隨后兩個月匯率止跌回升,和理論一致。最近房貸貸款折扣,已經從85折上調到95折,而且放款速度明顯放慢,政府抽水意圖明顯。美國連續加息,已經封死中國利率下行的空間,只能原地徘徊或緩慢上升,看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一國的經濟政策并不能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