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
當我看到朋友圈的這句說說時,我就想起了我與簡書的故事。
“好的,今天訓練營的課就講到這里,請大家作業在簡書上完成,記得標題加上名稱,然后需要作業指導的請在微博上打卡@我。謝謝大家的收聽。”
這是我去年12月初報的第一個線上課程,殷老師,她是一位美麗優秀的資深保險代理人,她勇猛精進,是斜杠青年,這是后來才知道的。
當初一位朋友把我拉入了一個成長社群,里面的人個個都充滿正能量,都有自己的專長,每周都會有人分享,群主就是殷老師,所以就報名了。
老師布置了作業那就得認真好好對待,于是開始百度,“簡書”到底是什么東東?原來是個專門創作的APP。下載,安裝,注冊,開始一個一個地操作著。
當看到首頁上很多文章時,我的個乖乖呀,驚呆了,寫得太好了,還有發現上有好多專題哦,真是無所不有,大開眼界。
然后點開中間紅紅的大大的“+ ”,這個就是個人寫作,就開始霹靂吧啦的碼字了,碼完后提交就好了。
這是我與簡書的第一次相遇。
整個十二月30天的作業都是在簡書上完成的。由于當時每天上兩份班,時間緊迫,最主要的是思維觀念的意識問題,也沒多去研究和了解認識簡書。
后來也不痛不癢的記錄了3篇讀書或生活小感悟。
直到有一天學了影像閱讀法,想把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給記錄下來,用簡書最適合不過了。于是寫好發布,發現有了小部分人點贊,有打賞,有朋友私信我說看了挺有幫助的。
就這樣我對簡書有了多一點的了解。
原來我寫的東西也有人會看的,還會有打賞的,真的好開心。
我迫不及待把我寫的兩篇PR閱讀體驗文發給玩的好的朋友看,朋友看后說我寫的太流水了,過程太詳細,結果很倉促。
想起讀書時我最擅長的就是敘述,原來是流水呀,這就點到我的痛處了,我最不會的就是分類,歸納和總結。
這次我受傷了,很少在簡書上寫了。
直到今年四月參加另一線上課程“個人品牌”,聽了簡書一哥小六的分享,他說道,他寫了40周的書評,不停地試錯,找到他的方向,成為斜杠青年。
印象最深的是他分享到的三句:
寫了沒人讀,沒人看是暫時的,對別人有沒有用,是你最需要關注的。
李尚龍老師說:
別人沒做到,那你就去做到。別人做到了,那你就去做好。別人做得很好了,你就去做得好玩。
不要等到厲害了再開始,而是開始了才有機會變得厲害。
于是,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繼續開始在簡書碼字,慢慢地也收獲了一些打賞。
在這里,我要特感謝我的親朋好友們,是你們的點贊和打賞支持著我的寫作夢。
實不相瞞,打賞最多的是我老爸,還有老哥,還有兩個姑姑,和個別姐們哥們,然后打賞大都是up姐妹們。內心特感動,因為我只給他下載了微信,教他怎么收紅包。我都沒教過我那退休的老爸怎么使用其他的軟件用途,話說有點慚愧。
就這樣慢慢地與簡書相知相惜著。
讓我愛上簡書的是我遇到了齊帆齊老師,簡書簽約作者,一個超接地氣的典型草根逆襲代表。看了她的一篇文章,怦然心動,遇見她就是久別重逢。然后加入了她的社群,報名參加了她的寫作課。
剛開始也只是作為一個學生,把她當作老師對待,直到聽完了她的第一堂課“如何去寫作”,我找到了我的信心,也知道了很多與寫作相關的故事等等。
她分享了一段沃茲基碩德寫的很有感覺的話:
無論你是誰?少說都有三分野心。沒什么好遮掩,野心本身就是一種追求更好生活的意愿。但太過好勝,也是一種病態,是把一切快樂都建立在輸贏之上,要強的人生不爭強。抗爭和妥協,一樣都不少。生活就是這樣,一半要爭,一半要退。缺了哪一半,都難順心。
而且齊帆齊老師分享了連岳老師的一段話感覺就是說給我聽的:
當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什么都去做一做,你的天賦與偏好在這過程中起作用,慢慢集中到你有興趣的地方,就像一場大雨,像水均勻灑在地面,他們最后像低地匯集。
在簡書碼字的日子,有得到很多的鼓勵支持,也有遭受到很多的爭議,當然以后也還會遇到,不過未來很美,讓我與簡書還有簡友們一起向前。
前進的道路上請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