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禪”是個什么禪?
說到“口頭禪”,你理解的是什么?
是父母的“你看看別人家孩子”?老師的“我再講兩分鐘”?公交車司機的“往里面走,后面空著呢”?領導的“看著辦” ……
在現代漢語里,“口頭禪”是指經常掛在嘴上的空話,其實它原本是一句佛教用語。
“口頭禪”一詞出自宋代王懋的《野客叢書》:
“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它原指不懂佛教經義而空談禪理,未經心靈證悟,卻把空洞的禪語、公案掛在口頭。因此有“走火入魔是野狐禪,有口無心是口頭禪”的說法。
禪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宗旨,提倡直截了當的“頓悟”。六祖慧能在《壇經》中也反復強調,“一念若悟,眾生是佛”,“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并特別提出“不立文字”,反對“尋言逐句”。
禪本無門,但是歷代高僧大德們為了方便后學,都會留下一定的指引,也就是話頭、公案。這些話頭往往是機鋒往來,妙契天機,悟者會心,破顏一笑,而一些高僧也正是通過參悟話頭、公案而開悟的。
但也有些僧徒,未能反觀自心,卻把現成的經語、公案掛在心頭上,就以為是開悟。還有的把聽來的高僧的言語記在心里,作為談資。如此行為,一概被斥為“口頭禪”。“口頭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
所以,不要停留在表象的禪語或佛號上,而是要在腳踏實地的修行中頓悟見性,才能得到佛的真諦。
___________
出品:萃辰天心書院
官方微信:CCTX0428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解放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