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ir發現一個寶藏網站。
ColouriseSG。
能給你的黑白照上色。
這事兒,以前可流行了。
在彩照還沒普及的年代,照相館會提供一項服務——
拍黑白照,然后手工上色。
如果你家里能翻到這樣的一張老照片,在當年那可比藝術照牛多了。
今天Sir要說的這個上色網站。
24小時有工作人員蹲守在后臺,你上傳一張照片,他們就飛速PS出一張。
……當然是不可能的啦。
人家是人工智能上色。
為了測試它是真的人工智能還是人工智障,Sir找了好多經典黑白電影劇照。
一玩,差點停不下來。
《大佛普拉斯》
《不成問題的問題》
《羅馬》
《辛德勒的名單》
《七武士》
《摩登時代》
的確,大多電影采用黑白更有味道。
《大佛普拉斯》的黑白,映照的是窮人世界的壓抑苦難。
《鬼子來了》的黑白,撕下的是愚昧農民的意識簡單。
在結尾的頭顱滾動之間,世界終于有了顏色。
一生灰暗,只有到臨死一瞥,才見真章。
那叫一個震撼。
也不用說,黑澤明拍彩色片,比別的導演晚了二十年。
因為,他認為黑白片的線條和明暗對比,更利于構圖。
黑白有它的戲劇性。
彩色也有它的親和力。
去年有部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
它把一戰的歷史影像資料,用上色技術還原重現。
于是,我們對那些曾經歡笑、流血、生活、死去的人們,有了更直觀,更親切的認識。
“那些身臨其境的人們,并非生活在黑白無聲的世界中。”
的確很美。
你也可以親手做一張彩色圖片。
可以是你喜愛的電影,可以是你爺爺奶奶的老照片,也可以是自己畫過的一張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