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您可曾想過:
為何明知道要快樂,卻開心不起來?
明知道要平和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明知道要行動,卻遲遲落不了地?
為何上過很多心理課程,卻沒什么改變?
答案在這里:
我們生命的大部分狀態被潛意識或更深的意識掌控著,我們說話、思考、溝通時能意識到的部分是意識,意識不到的和夢是潛意識和更深意識。
潛意識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它來自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對于心理學,一般人感覺高深莫測,甚至望而卻步。其實心理學研究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所思所想。
提到潛意識,必然涉及到意識。兩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內涵卻大不相同。意識所占比重很小,其比例就像冰山一樣,所以冰山的走向被水下部分控制,而我們的生命狀態也一樣被潛意識和更深的意識控制,所以我們沒能靠頭腦(意識)改變我們的痛苦狀態,我們不能知行合一!
潛意識就是這樣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它與我們的切身感受緊密相關。
再思考一下:
熟練了以后,您開車、騎車的時候有思考過動作嗎?
學會了游泳之后呢?
您的情緒點被引爆的時候經歷過思考嗎?
一朝被蛇咬,為什么十年怕井繩?
這些主要來自于我們潛意識中的存儲,這些都已經存儲在潛意識里,左右著我們,想要轉變需要改變潛意識的存儲!
再舉幾個每個人都親身體會過的例子,幾分鐘以前你還記得清清楚楚,準備要說的話,當你張開嘴時,卻突然忘了。或者,考試前一天,你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帶準考證,可是考試當天,當你即將走進考場的時候,卻忽然發現忘記帶準考證。我們可以用“遺忘”來解釋以上情形,可事實上,這并不是真的遺忘,因為這些信息并沒有從你的記憶中抹去,而是你沒有從記憶中提取出來。
從意識和潛意識的角度來說,這些信息仍然儲存在潛意識中,只不過由于某種原因,它們并沒有顯現在意識層面,或者說潛意識暫時與意識分離,形成“遺忘”的假象。這就如同一輛汽車轉過拐角,消失在視野之中,但汽車仍然存在,它實際上只是離開了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到它了。當某個事物從我們的意識中失去時,事實上它仍然存在,正如日后在某個條件下,我們仍然會看到那輛消失的汽車一樣,我們的意識還會回憶起曾經失去的記憶。因此,潛意識包含著許多一時隱蔽的感受、思想或概念,盡管它們從意識中暫時消失了,但仍然會繼續影響著我們有意識的心理過程。
這種“遺忘”是正常和有必要的,它使我們的意識有時間和空間容納新的感受和觀念。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所期待的任何事物都會毫無保留地顯現在意識層面,我們的心靈會變成難以想象的雜亂,以至于我們無法應對無時無刻不圍繞在我們周圍的大量信息,使我們變得不知所措。
當我們處于“遺忘”狀態的時候,我們就完全不能做任何事情了嗎?
當然不是。每天早上,走在上班的路上,我們并沒有思考上班該走哪條路,而是呼吸著清晨的空氣,傾聽著都市的喧囂,不知不覺地來到單位。晚上下班,我們同樣不必思考回家的路,而是回憶著一天的工作,感受著一天的辛勞,自然而然地回到家中。我們只是沒有關注上下班的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被周圍的景物或內心的活動所吸引,以至于在意識層面沒有留下路的印象。然而,潛意識則注意到了它們,并引導我們沿著熟悉的路行進,完成上下班的全過程。這一切都是由潛意識來運作而實現。除了這個例子以外,這種潛在的感官知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們注意的范圍之外,它們影響著我們待人接物的方式,對待周圍人事物境的感受和看法。
在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障礙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潛意識對人們情緒和認知調節的重要影響。一方面,意識沒有關注的事情,潛意識能幫助我們完成。另一方面,意識想解決的問題,比如控制情緒,改變認知,由于潛意識的巨大慣性,無法一下實現。俗話說“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歲老人做不到”,就是這一現象的充分體現。可見要想解決心理問題,必須從潛意識入手,它占據著整個意識范圍的絕大部分,它的力量比意識大得多。方雅性格完善中心,應用方雅老師獨創的“潛意識消心結”技術,可以快速有效地在潛意識中消除心結、創傷等引發的負面情緒,幫助廣大的心理障礙者恢復健康。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歡迎您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幫助更多的人,為自己積一份功德,祝福您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