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今后的發(fā)展積蓄力量。少年時代的王陽明做事非常的專注用心,所以面對任何事,他都能以觸之不動之心考慮事情。龍場悟道之后,他更是做到了極致,能夠動心忍性,三思而后動,做事用心用智,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
在南贛剿匪時,他推行十家牌坊,改善民風(fēng)。剿匪前給山賊寫了一封勸降書,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獲得了巨大收益。數(shù)十年剿不敗的山賊,他十四個月徹底解決了。不僅如此,他還立社學(xué),教化民風(fēng),解決了后患。
諸多的事例,都體現(xiàn)了青少年時代王陽明做事專注的特點(diǎn)。能夠集中思想,針對某件事想出萬全之策,以保萬無一失。反觀自己,做事的時候,有頭無尾不得其要。有時正做著這件事,猛然間想到了另外的一件事,往往忙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卻一事無成。專注力不能集中,導(dǎo)致了做事多而無實(shí)效,既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質(zhì),也得不到真正想要的結(jié)果。與其開眾多的頭,不如專走一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