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你現在正在經歷怎樣的婚姻生活?”,所瀏覽到的答案,一地雞毛的比較多,幸福和諧的比較少。想想自己的婚姻生活,目前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和先生戀愛六年,三年校園愛情,兩年異地戀,如今已結婚一年。目前沒有孩子,但在備孕中。曾經,我以為自己無法和另外一個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害怕會很快厭煩對方,如今同居一年后,我發現非但厭煩對方,反而會在對方偶爾出差的時候感覺到不適。雖然現在分開時我不會像以前一樣每晚給對方打電話,一個人在空空的屋子里也多了些許自由,但內心也多了一份空虛,連自己做的飯都吃的沒有滋味了。
兩人作息時間不同,我是早睡早起,他正相反,每次我督促其早點睡覺,他總會反駁到:“我每天都睡夠了八個小時,跟你早睡早起沒區別?!?,嘴笨的我無言以對。飲食上倒沒什么差異,雖然一個南方人,一個北方人,但自己在這個城市呆了十年了,飲食早已被同化了。生活中,我操心多一點,我做家務時他會幫點忙。比如,吃完飯我去洗碗,他會主動地將餐桌打掃干凈?,F在他的臟衣服我偶爾幫他洗,家里的衛生都是我在打掃。曾經他將臟衣服放置在盆中好幾天,我看不下去就幫他洗了,內心是不情愿的。久而久之,有一天我就爆發了,我告訴他我不會再幫他洗衣服,特別是內衣和襪子,我不喜歡洗衣服。從此之后,我對他盆中的臟衣服視若無睹,他也就乖乖自己洗了。
我覺得無論是家務還是以后照顧孩子,都要讓男方參與進來。一來幫自己分擔,二來他會理解自己做這些事情的辛苦,會更加體諒自己,三來他會對家庭更加在乎,更有責任感。辦公室中經常聽到女同事抱怨自己的老公在家不管孩子,自己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有的甚至說過不下去就離婚。她們給我們年輕女孩的建議就是在結婚之初一定要訓練自己的老公分擔家務,幫忙照顧孩子,否則一旦形成定勢,就很難改變了。這一點我一直記在心中。
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三觀一致,門當戶對,合得來。有時候門當戶對是三觀一致的基礎,但兩個人家庭背景差距太大時三觀也可通過教育達到一致,雖然很難。有時候我會覺得遇到他真的是上天的安排,我們都來自四線小城市邊的農村,父母也都是務農的,所以,在結婚買房這件事情上,我們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不啃老買房?,F在沒足夠的錢買房,那就租房住,好在租房沒遇到過什么不順心的事情,除了搬家時麻煩些,其他都很好。結婚彩禮,我們也沒通過父母,是他從自己的積蓄中拿給我的。我也知道他父母沒什么積蓄,也理解他的做法。
在家庭經濟方面,他貢獻了95%,每個月工資他會給我一半,各自管賬。因為現在有攢錢的計劃,所以我平時也在有意控制自己的開銷,特別是衣服和化妝品上的支出。每個月的錢除了開銷外,我們都各自進行了一定的投資。他比較保守,就是余額寶和基金,我比較大膽一些,開始買股票了,心想虧了他那兒還有保底的資金。兩人都不會過問彼此的消費支出,除了偶爾交流一下股市行情?,F在可能還是積蓄不多,最怕父母,還有彼此得大病,害怕因病一夜返貧,所以給父母和兩人都買了保險,心里才安全了一點。
對我而言,結婚就是對方的陪伴,以及兩個人朝著一個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奮斗。結婚并不是1+1=2,經營好的話,婚姻是1+1>2,失敗的話則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