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鄭州 晴
我是月亮外婆,專注隔代養育,有一個2歲多一點的活潑可愛的小外孫。現在的我雖然不再年輕,卻有著小姐姐一樣的心態。
我是1987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我以為可以順利留校時,命運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兩年后我被分配到了一個大型的冶煉企業,在生產一線倒班了整整10年。
初入社會就遭到現實無情“吊打”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傳統的冶煉企業里,我是一個沒技術、沒力氣、沒人脈的“三無”人員。所以,盡管我有學歷,盡管我是以干部的編制被分配進來,但也不得不與料漿、礦槽、地溝打交道?,F在人們常說,選擇不對,努力白費,然而那個時候的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
不管是社會上,還是企業里,不管是家里的親戚朋友,還是單位的領導同事,時間長了也都覺得女人結婚生子后,圍著鍋臺孩子轉就夠了。我一度也妄想麻痹自己,不去思考或許就沒那么痛苦。
九十年代,老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很低,操作工就是用手操作,身背肩扛,全憑力氣干活。我的右小腿就是倒班時,踩到半米深的地溝里,被滾燙的含堿的熱水燒傷的,至今還留著碗口大的疤。
我常常以為這輩子就是這樣了。我不敢遇見熟人,害怕同情目光,甚至拒絕別人真誠的問候。可是看看日漸長大,就要上學的孩子,想到以后接送輔導孩子都困難,再聯想到自己已經三十多歲了,工作還是這樣,不甘心。
我把詩和遠方埋藏在心底,把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傾訴在紙上,“我可以生活得平淡,但我不能失去生命的波瀾?!边@首詩獲得了1996年企業報一等獎。我發現自己還有在寫作上的優勢,命運猶如被閃電撕開了一條縫,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
把每一個字都當成改變命運的“稻草”
我不知道模模糊糊的未來是什么,但我知道我想要的未來一定不是將倒班工作進行到底。我主動向領導要活干,找事做,完成了許許多多人不想做、不愿做,或者也做不了的文字工作。
那時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行、我可以、交給我吧。不管自己做沒做過,能不能干得了,先答應下來,干了再說,我告訴自己:這至少是個機會!
當我把每一個字都當成改變命運的“稻草”時,我發現在企業里能寫東西的人,有特殊的優勢:
因為不是誰都會寫東西的,有關系、有人脈、有錢的人也不行,因為勝任不了那些需要文筆好的崗位;我們企業有三萬多人,要想突出,讓人看得見,還必須各方面都好,領導讓寫什么就能寫什么,而且要會表達,主持、演講也要能頂上。
記得香港回歸前,為了在企業的演講比賽中能取得好名次,每天睡覺前躺在床上,我讓孩子當我的聽眾,最后熟練得我說上句,她就能接下句……
自己首先要成為自己的貴人
1999年我從生產一線工人崗位,調到了管理者的崗位,而這一年,我比我的同班同學,在事業的起步上晚了整整十年。掰開手指算一算,人生沒有幾個十年,離開一線崗位和師傅們告別時,我淚如雨下,感慨萬千。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倒班的十年時間追回來。我的心底總有一個聲音在我呼喚“我可以生活得平淡,但我不能失去生命的波瀾?!?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經兩次毛遂自薦,遇到了貴人,讓我的人生柳暗花明,發生了巨大轉機。事實告訴我,貴人相助是有條件的,有能力、人品好的人,貴人才可能伸手,因為他覺得值得拉一把。
1999年到2012年,我用了13年的時間,從生產一線的工人,到宣傳部的宣傳干事,再到企業文化部的干事,再到公司黨委辦公室秘書,最后成長為公司總經理秘書,每三年一個臺階,完成了職業身份的蛻變。
寫日記開啟人生另一個“賽道”
人生是一場又一場比賽,只要不退賽,就有機會。在離開職場八年后,2020年夏天,在一個群里聽到梁老師分享寫日記的感受,我有了怦然心動的感覺。
回想離開工作崗位后,我上過社區的老年大學,看著眼前白發蒼蒼的老人,我在內心不止一次地問過自己:這是我想要的未來嗎?每到此時,總有一個聲音在我心底升騰起來,“我可以生活得平淡,但我不能失去生命的波瀾。”
我覺得我的未來應該有無限可能,就這樣我毫不猶豫地跨過399會員,有幸成為了日記星球的合伙人。又一次與文字結緣,讓我格外珍惜。從筆下世界,轉到了網絡世界。
我用寫日記的方式,把天賦教育、兒童情商教育,融合到隔代養育當中?,F在的我找到了人生的使命,影響十萬個家庭做好隔代養育工作,為更多的家庭幸福而努力。
2021年2月,成為了一名日記星球的見習創業導師,再一次完成了職業身份的蛻變。我已經寫了360多篇日記,吸引了85個星寶寶,5個合伙人。
現在的我對“平淡”這兩個字有了新的認知。平淡的日子,是默默的承受,也是沉淀萃取的最好時光,只要內心有足夠的對生命波瀾的渴望,時光會老,激情仍在,60后的外婆,也終將歷練成90后的小姐姐。
如果你渴望改變命運,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我將用我的人生感悟為你引路,讓我們乘風破浪一起飛……
我是【日記星球】月亮外婆,關注隔代養育、天賦解讀、兒童情商教育指導、日記變現,有問題,找方法,咱們一起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