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1
從五年級開始,我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太希望我過多地和他在一起。
兒子開始經常問我,“媽,你晚上有事沒?”或者“你周末有事沒?”一開始我不明白他的意思,說,“沒事啊,你有什么事嗎?”他嘆口氣說,“好吧!”
后來連續幾次這樣問我,有一次碰巧我有事,他聽后興奮地說,“太好了!”我追問“為什么啊?”他邊跑邊笑著說“因為我想靜靜!哈哈哈!”
他想靜靜?!靜靜是誰?
靜靜是一個不會打擾他,干涉他,監督他,命令他的小家伙,和他在一起很放松,很愜意!我明白了,這小子,原來就是希望有獨處的時間和空間,趁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快到青春期了,孩子需要屬于自己的空間了。
? ? ? ? ? ? ? ? ? ? ? ? ? ? ? ? ? ?2
孩子的成長,就是慢慢地遠離父母、尋求獨立的過程。伴隨著身體發生的變化,個頭長高,聲音變粗,和他爹站在一起幾乎可以平視了。他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他要像大人那樣決定自己的事情,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干涉他。
從出生那天起,孩子就踏上了與我們分離的旅程。兩歲的時候他開始喜歡說“不”,問他什么,他都回答“不”,這是他第一次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掌控自己的能力,對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早上林先生訓話,我發現他兩人站在一起幾乎一般高了,都那么魁梧敦厚,真是不能再把他當小孩子看了。他需要成為他自己,而不是事事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他終將成為一個自主獨立的人,這需要我們為他們創造足夠的空間才能實現。
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空間。在那里,你可以自由地去探索,挖掘潛力,有權試錯,然后改正。在那里,你舒適自在,無需面具,可以無懼無愧地做自己。
? ? ? ? ? ? ? ? ? ? ? ? ? ? ? ? ? 3
微信上有這樣一段母女對話,媽媽對女兒說,“你看你的房間亂得跟狗窩似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女兒回答說:“你看哪個狗自己收拾窩了?”一句話把媽媽噎住,讓人好氣又好笑。
尊重從來都是從父母開始做起的。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有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這表明他不再無條件地順從并接受父母的建議,有了自己獨立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孩子渴望獲得他人將他作為成年人一樣認可和尊重。
父母卻認為孩子總是故意和自己對著干,而事實上更多的情況是:孩子以他們的認知水平出發,覺得父母的觀點是錯的。
大多數時候,父母沒有耐心和孩子交流,因此逐漸喪失與孩子溝通的機會。溝通是雙向的,你說,孩子聽,這不叫溝通,而是以溝通的名義去命令、強制孩子,這一點很容易讓孩子逆反起來。
? ? ? ? ? ? ? ? ? ? ? ? ? ? ? ? ? ? 4
溝通不僅僅是用嘴巴說話這么簡單,最關鍵的是態度的平和與行為上的支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接納、支持自己的,在家里是安全的。
如果父母感覺很難與孩子溝通,那就找找自己的問題吧,是否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否遵循了孩子成長的規律。
那么,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成年人,那就從以下幾點開始做起吧!
?? 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適當地裝傻,學會示弱。
?? 不要用自己的價值喜惡來評判孩子,因為他對父母的價值判斷非常敏感。
?? 孩子提出要求不要馬上反駁或回絕,應該和他討論計劃,權衡利弊。
?? 雙方共同參與探討,互相尊重地提出建設性意見,討論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 接受現狀,接受孩子與自己觀點、行為的差異,視其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依附。
對青春期的孩子,你應該拿出對成年人一樣尊重的態度來對待他,嘗試著將他當成一個大人給予尊重,以此啟發他慎重思考自己的決定,仔細衡量自己行為的后果。
孩子們需要他們自己的“空間”,由他們去管理,由他們去決定。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去探索實驗,讓孩子去試錯,那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