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01
自媒體時代悄然而至,就文字這一領域,激起了全民寫作熱情。
“從×××(泛指底層次工作),到暢銷作家”,“零基礎學習寫作,月入十萬”…… 網絡上這些類似的宣傳滿天飛,最初看到時,熱血沸騰,十二萬分崇拜。靈魂深處的文字夢被喚醒。似乎擼起袖子加油干,我也能逆襲成功。在茫茫網海分得一杯羹。
參加了一些寫作群,多少有些受益,個人悟性也有限。但想在短時間內寫作水平能夠大幅提升,通過寫作改變命運。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文友們之間你寫我,我寫你的“品牌借力“。其中不乏有讓人嘖嘖贊嘆的文筆文風,豐富的學識深藏字里行間,讀后感覺到美的同時,也能夠感知創作者深沉的良苦用心與高尚人品。
然,過度的消費影響力,放大個人品牌。總覺得有些審美疲勞。就如同“狼來了”的故事,反復的造勢呼喊,讓人在信與不信之間,熱度逐漸喪失殆盡。
據不知授課本人是否月入十萬,便教人月入十萬?您說的不是人民幣吧?
? ? ? ? ? ? ? ? ? ? ? ? ? ? ? 02
自媒體的橫空出世,也涌現了一批“斜杠青年”。
度娘告之: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這樣的一群人,財富與時間都自由,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所以,這樣的“斜杠人生“成了多少人追捧和向往。
作家紅娘子表妹吧啦就給了眾網友一個生動的“斜杠“展示。大學老師,客棧老板,攝影師,網絡平臺講師。多重身份,萬千寵愛。只公眾號廣告流量一項,就能月入數萬。一篇自身愛情故事,以浪漫的情懷寫出,一經示眾,競有讀者被感動到直接送鋼琴。
這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錯亂的時代。
這就是自媒體時代。
稍稍有點技能的,只要不太差,只要你愿意曝光,并不斷精進。在這里都能包裝成崇拜的模樣。普通的人也能像天邊閃閃發光的星,吸粉無數。最吸引人的是這“平民巨星”,并非“神的傳說”。而是就在我們身邊,仿佛就是我們自己。
于是,作者本人也一度陷入焦慮,浮躁與蠢蠢欲動。每每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若時光能倒回,多學習本領亦或特長,也能在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網絡世界,豎立自己品牌,讓所學變現,增益其所不能。不至于時常覺得自己被同齡人甩單,被時代所拋棄。看到一批90后甚至00后一邊生活自由,一邊收入豐厚,感覺自己來自上上個世紀!
? ? ? ? ? ? ? ? ? ? ? ? ? 03
仔細剖析自己,一無所長。
我從來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人生字典里沒有“自信“二字。從小到大,置身任何群體,都是被淹沒的那一個。
從來爭不過能力強的。能力一樣的里面,又競爭不過貌美的。
就是這樣一個我,不知從何時起,對文字競萬般熱愛起來。依稀還記得小時候躺在老家門后山坡,讀一下午書,與書中人物同悲喜共命運的陶醉感;依稀還記得照本宣讀的政治課上,埋頭讀課外書時發出癡笑被先生拉出去罰站;依稀還記得第一次收到友人送書時的欣喜若狂。
雖喜歡讀書,喜歡文字。但無奈“吾幼好書,家貧難致”。整個小學時代,是沒有讀過什么課外書的。唯一的一本書是一次母親賣了雞蛋,扭不過我的再三央求買下的一本《小學生作文選》。那本書,我倒背如流,甚至哪篇文章在哪一頁。作者姓名,是哪個學校的。最后那書被讀得像只“翻毛雞”,只差下個蛋了。
后來,進入更高的學校,有了更多閱讀的機會。
我讀瓊瑤,是花蟲魚鳥的哀愁;
我讀三毛是花蟲魚鳥的哀愁,外加一把黃沙;
我讀路遙,是泥土的記憶,是人不能因為“平凡”而平凡。有夢的人更應該大膽追求;
我讀沈從文,看見田園的世界;
我讀魯迅,領略民國的思潮;
我讀張愛玲,感受到情愛的惆悵;
我讀亦舒,知曉女孩兒也要自立自強……
太多太多的大作,知名的,不知名的。開闊了我的視野,填補了歲月的空虛,擦拭了鴻蒙之心。
文字,植入了我的似水年華,有些讓我霧氣盈眸,淚濕心語。有些讓我云淡風輕,與光陰靜酌淺唱。有些讓我豪情萬丈,壯志凌云。
? ? ? ? ? ? ? ? ? ? ? ? ? ? 04
生性駑鈍,記憶力與理解力毫無過人之處。然而記憶就像一個大篩子,偶爾也能網住幾塊金子,以備后用。
所看的書變成筆下的字。于是,作文課,便成了我暗淡學生生涯的高光時刻。文章被作為范文朗讀,同學們的側耳聆聽,投來的贊許目光,語文老師的欣賞夸講,照亮我少年的眉尖心上。也似乎只有作文課,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感。
后來的文字,也時見報端,換得三三兩兩的真金白銀。無疑給自己寫作憑添動力。迄今為止,獲得最高的一筆稿費是250元。領稿費時同事們的轟堂大笑,并調侃著讓“二百五”請客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好讀書時不好讀,好讀書時不好讀”(三聲和四聲的區別,自己揣摩著讀啊)。
一直向往“腹有詩書氣自華”。到頭來依然是“腹內一片草莽”。文字造詣沒有達到到足以維生的高度。追逐詩與遠方的情懷,早已埋葬在生活瑣碎里。
工作后,與工作無關的書,便再也沒讀過,哪怕是薄薄的《故事會》。更多的精力是用在考證評職稱上面。生活里也總向往鮮衣努馬,熱鬧繁華。何曾在心中留一個安靜的角落,看書寫字 。
文字,我亦偏離久。
再提筆,文字依舊青澀,思維還停留在十幾年前。文字夢依然在萌芽狀態。甚至沒有破土,就被踩在陰暗之下,終究長不出明艷的植物了。
? ? ? ? ? ? ? ? ? ? ? ? ? 05
在交際上,我拙笨如豬,在文字里,我歡快如魚。
某日拜讀堂哥寫給侄女的文章,發現上方一個簡書APP。下載后,便開始自己的涂鴉之作。
我沒有底氣說是重啟文字夢。多年的不讀書,不看報,不積累。寫來多少有點力不從心。同樣的一個素材,別人能行云流水,絲絲入扣,旁征博引,妙語聯珠。自己寫來平淡無奇,非驢非馬,慘不忍賭,不能直視 。
我深知,寫作不光是努力,還得有天賦加經歷。那些高手作家們能把幸福展現給你,也能把幸福撕碎了給你看,而這個撕碎的過程,沒有功力和閱歷是達不到的。
是的,你都沒經歷過,你怎么把那種生活展現給讀者?沒經歷過展現給讀者的,寫出來的就是郭敬明《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那種給初中生和高中生看的青春小說。
那也不失為一種體裁,然而成熟的成年人是不喜歡看那樣的文字的,因為真正體會過人間冷暖人間疾苦的人,是不相信那種內容的。
? 真正的好文字是什么?是你能通過文字,切身感受到,那種年代跟情感。
無論功力還是閱歷,余生是達不到這樣的高度與深度的。
但是,即便這樣,也不妨礙我在文字里自嗨。大多數時候,我都是孤單的,孤單是我一個人的狂歡,狂歡里有文字陪伴。
雪小嬋說“喜歡文字的人,大都數是命數”
多年工地的櫛風沐雨,整日的鋼筋水泥。讓文字遠離了我的生活。如今,文字,好似窗前獨舞的精靈,將兜兜轉轉的我,重新帶入另一片怒放的桃園。
文字,我亦偏離久。
耐住心,在安靜中自我磨礪,淬煉久了,也許,有一天園中也會有那么一點馨香。
等待著,風吹過,一棵嫩芽會長出它自己的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