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開始學習寫作文的時候,老師就會指導我們要去看寫課外的書籍來積累詞匯和例子。當時很多都會去看《讀者》、《青年文摘》等,當然還是大部分會去看《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論語》、四大名著等等。而且還會讓我們每日都堅持寫日記,盡管沒什么寫,也可以流水記賬一樣,記錄每日發生的或者做過的什么事情。就在這樣的閱讀以及寫日記,我們其實就是在積累,而且練習輸出。
到了現在,其實也是一樣的,只是我們需要更多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們閱讀的范圍就增大了,而且還需要清楚怎樣才能快速閱讀一本書,還要能準確抓到作者的觀點和理解作者的意圖。當然,現在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書,所以選書也是一件比較不容易的事情,這個就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去選擇,當然如果真不懂的話,可以先根據一些讀書會給出的書單,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配置書單,然后就堅持看下去,看完一本就換下一本,或者沒搞懂的話,可以再繼續看一遍。
至于閱讀之后怎么輸出,我覺得還是要堅持每天的日記,畢竟我們沒有專業去學習過,所以每日的記錄還是需要去堅持的,然后再到簡書,看看各位前輩是怎么寫文章,看看哪些標題寫的文章最多人閱讀、點贊,還需要看都是怎樣表達,然后根據自己閱讀的書籍,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其實,最主要還是要認真對待,只要用心去做,總是可以寫一些內容出來的。
我是李問寸,希望能和您一起努力,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