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念: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今日,距離我保研成功將近一月,生活如流水般過去。若說渾渾噩噩也并不準確,只是缺乏一些方向罷了。昨日,學年論文的導師約我小談,言近期計劃與想法,并送幾厚本資料于我,通知我加入他碩博學生的讀書會。
如此導師,幸矣。
回首往昔,他對我的教誨絕不止知識,細想來大概有三方面的內容可說:
一、做事情一定要留痕跡。
他說,中文系的學生偶爾會覺得十分空虛,學習的東西有可能會和娛樂失去邊界,生活過得不清不楚。此時如果你有實在的成品可時時回顧,便覺心里踏實異常,生命總算沒有虛度。
二、一定要按時早飯,規律作息,堅持運動。
他說,讀書是一件辛苦的事(我想此處讀書指學術研究),故而一定要有好的體魄和健康的精神,簡單的生病或者萎靡,總會讓生活中很多事情錯位,恢復過來絕非易事。身體不好,一切都無法展開。
三、不一定要在準備好了再做,過程中靈感會來,不必著急否定自己。
在寫論文的時候,我總是一拖再拖,題目不夠好不夠驚艷,總希望自己可以想出不錯的題目。后來,他不斷提醒我,其實讀書不必從頭開始讀,論文也不必從頭開始寫,想到哪里寫哪里,之后再做補充和整理。
這三點,是他時時在提,而我從未履行的,如此想來,總讓人心生不安,畢竟這些話,于我是十分受用的。從今天開始,我想改變自己的習慣,把這些事情漸漸落實。每日的日記,就當是為時光留個見證。
我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
今日有為
01閱讀《韓非子》《戰國策》等相關篇章,供明日“秦漢論說文閱讀”課上討論。
關于文章學,我所知和所讀總讓我捉襟見肘。法家、儒家、縱橫家的文章,現在讀起來,基本上只能懂個大概,如若談到文章具體的章法,則無法言之一二。有缺點總是好的,如果還看得見山,說明目光并未止于眼前,此時只希望早日能將此坎度過,能于分析文法之事,不怵不慌。
02閱讀《米歇爾·福柯:歷史和文化的無意識》《作為文本的歷史:敘事理論與歷史》。
真正理解還是有些困難,且看明日的討論有怎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