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兩天的朋友圈,被醫生朋友們刷屏了:省醫口腔科陳主任被殺事件,引起了中國醫學界的高度關注。
? ?具體事件細節,我也只是從網絡中了解而已,詳述實在太過揪心,故而不愿細說。身中30多刀,面容盡毀,腸管外露,平時切菜切到手指都會痛到不行,何況這30多刀。手術室內的照片,多個醫護人員到場搶救,失血性休克,血壓低,輸血一萬多毫升,幾度心跳驟停心肺復蘇電除顫,甚至上了ecmo(體外心肺氧合),卻依然沒有挽留住陳主任的性命。
? ?我也是一名醫學生,雖然不是學臨床專業的,但讀醫的人走過的都是同樣的路:5年本科,需要學的書本比小學初中高中加起來的還要多幾倍。這就意味我們必須花大量的時間來吃透書本的內容,才能為以后治病救人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臨床的學生要考臨床醫生執業證才有資格成為醫生。畢業后要么考醫院規培執要么考研深造。從實習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這過程非常的漫長,一走就是一輩子的事。
? ? 最近的“魏則西事件”牽扯出了一大串蒲田系醫院,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廣告打得猛卻名不副實,揭露了醫療界的黑暗面。的確,這件事提醒我們不要盲目相信廣告,要從多渠道了解醫院的執業,生病時到可信的正規醫院就診情況。
? ?但是,蒲田系醫院是少數的,沒醫德的醫生也是少數的。我也曾經到醫院各科室實習,有過患者治愈后出院的喜悅與感動,有過為患者不幸離去的惋惜與難過,有過在夜里急診手術搶救胃出血病人的緊張與忙碌,也有一站上手術臺就是長達七、八個小時的勞累與饑餓。這些,只是醫生的日常生活。所以醫生,尤其是外科很容易得職業病:胃潰瘍,心血管疾病,飲食不規律、休息不足是最為主要的原因。他們工作強度之大,不是圈外人可以理解的。
? ?大家可能都認為,生病去找醫生看病,就一定可以治好。這個觀點是錯的。世界上90%以上的病都不能被完全治愈。醫生不是神仙,不能包治百病。他們能做的,是盡力幫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比如說糖尿病,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通過藥物、飲食及生活方式等途徑來控制病情的發展。再比如說惡性腫瘤晚期,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各種并發癥,這種情況下已經無法根治疾病,只能通過對癥處理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 ?看病貴看病難,耳熟能詳的醫療熱點話題了。
?之所以看病貴,是檢查費與藥價高企,一臺手術下來,手術費絕大部分是手術器械的費用,醫生能得到報酬的卻很少。之所以有不同的檢查,有的是為了排除,有的是為了看得更加清楚,下診斷的時候就有更加充分的依據,減少誤診的概率,是對患者負責任的表現。然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卻是醫生故意開各種檢查來賺錢,把看病貴的責任歸咎到了醫生身上。至于紅包,醫生們根本不屑拿見不得光的錢。治病救人是醫生的本分,沒有理由也不需要拿患者的紅包。請對醫生給予充分的信任,多一點相信,少一點猜忌。
? ? 之所以看病難,是一方面是因為醫生總體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人喜歡掛專家門診的號,而普通門診卻門可羅雀,診療的效率不高。專家們的確是診療經驗豐富,但并不代表普通醫生的醫術不過關。醫生不是孤軍奮戰的,他們有專家+普通醫生結合的團隊,遇到棘手的病例大家會一起討論分析,有需要的時候會請其他科室的醫生會診。其實看病并非如想象中的難,請多一點移玉步,少一點排長龍。
?我朋友圈里的醫生們不約而同地都換上了黑絲帶頭像,除了緬懷逝世的陳主任,更多的是醫生群體流露對此惡性殺醫事件內心的恐慌,黑白,茫然,無所適從。圈內人聚首可以相互理解,但圈外人呢?有些冷眼旁觀,甚至有些拍手稱好,醫生被殺了,難道不應該痛心疾首嗎?難道國人心理已經如此麻木扭曲,沒有絲毫同情心嗎?我真的不懂。
?如果醫患關系再不受到高度重視,惡性循環越演越劣,那么誰還敢當醫生,朝不保夕,唯恐有性命之憂,哪個醫生又能安心治病救人?恐怕將來看病會更貴更難。醫生會崩潰,患者受病痛折磨,可以預見的兩敗俱傷的局面,難道真的沒法改變了嗎?
? ?請多一點良知,少一點記恨,要記住,醫生永遠不是你的敵人,而是共同對抗病魔的戰友,病魔才是你的敵人。
? ?最后,緬懷逝去的陳主任,愿你走好,在天堂不再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