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啊餃子

黃堡文化研究 第102期
作者:白阿瑩
編輯:秦隴華


我愛吃母親包的餃子。

幾乎每個周末,妻子都要問我什么時候去東郊,那古城東郊的韓森寨住著我的高堂父母。我便會不經意地問一句知道老媽做啥飯了?妻子便睨我淡然一笑:“餃子唄”。那一聲“唄”把我們一家人對餃子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母親愛包餃子,我從懂事起就喜歡吃母親包的餃子了,那時候,吃餃子還是一家人過年時最憧憬的奢望。記得每到大年三十,太陽剛剛偏西,渭北高原上那個被土圍子包裹著的村落就陷入了濃濃的節慶之中,似乎所有在外忙碌的人都趕回來了,家境寬裕的孩子換了新的衣裳招搖過巷,家境清貧的孩子也都把頭剃得油光,遠遠見面就會樂嗬嗬地打個招呼,彼此也不說什么就神神秘秘地跑回家去了,即使兜里有幾枚銅錢,想出去玩耍輸贏也不敢遠離村墎大墻,其實就是在等待一個時刻的到來,那就是吃餃子啊!

有趣的是村里人把餃子稱為“疙瘩”,我至今也不知道這里包含有什么傳說的典故。人們見面會樂嗬嗬地問起“吃啥疙瘩?”“肉疙瘩嘛”。其實家里并沒有多少“肉疙瘩”。母親會割一條紅白相間的肋條肉,剁成肉餡,里邊摻進大蔥韭菜,或白菜蘿卜,或茴香芹菜,還有碾得細細的佐料。這種肉疙瘩是過年的食物之最,大部分盛進長輩人碗里了。而且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興起的風俗,那每鍋餃子里會有一二只包了一分硬幣的餃子,誰吃到嘴里,誰就是當年最幸運的人了。母親那天會悄悄地把我拉到廚房,在我的碗里用竹笊籬撈幾個“肉疙瘩”倒進我碗里,我端著碗便在院里哪個角落狼吞虎咽起來,一不小心被幾位小叔看見,便也會引來不公的埋怨,因為他們碗里多是“豆腐疙瘩”。其實那豆腐疙瘩是很好吃的,餡里拌有油渣、粉條、生姜和蘿卜白菜,咬一口豆香滿嘴,似乎到了下頓飯嘴里還殘有那種綿綿香香的味道。于是我們便達成了“協議”,我撥他們三個豆腐疙瘩,他們從我碗里夾兩個肉疙瘩。但有人時常會從那肉疙瘩里咬到硬幣來,只聽“咯嘣”一聲,便興奮地高叫起來,我為此懊悔地直淌眼淚,誰讓我饞那豆腐餃子呢?母親知道了便直戳我的額頭,真是個傻娃啊!

可能就是因了這個緣故,我在那品種繁多的餃子里,最偏愛豆腐餃子了,直到今天,我都對豆腐餡的餃子情有獨鐘,有時候在外出差回來為解嘴饞,身處異地就打電話“預約”,回到城里端起母親包的餃子頭也不抬,話也顧不得多說,只是香滋滋地大嚼一通直吃個肚圓。

作者(前排右六)出席2011年5月15日陜西省散文學會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其中前排右三為賈平凹,左一為和谷

平時家里是難吃到肉餃子的,但母親會想方設法給我們做餃子吃,實在買不到肉了,母親想辦法也要給餃子里放點油水。常常是把豬油渣與白菜芹菜等摻合了,作為餃子餡吃,那種餃子我們扔進嘴里香口四溢,嚼得滿嘴生津,滿頭大汗。我們一喊香、香,母親就拍拍圍裙的面瞇著眼笑了,而且下一個周末又是一頓餃子。有一次鄉下叔叔來了還拎來了一小口袋白面。可廚房里沒有什么菜,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然而晚上小飯桌上又是餃子招待。我端起碗,那面皮特別白,是磨的頭茬面,餃子從鍋里撈出來白得泛青,白得透明,咬一口,餡卻是硬的。我不敢咽,含在嘴里問母親,餃子什么餡啊?母親說你吃吧,核桃餡的。原來那嫩核桃也能作餡啊,里邊摻有豆腐、油渣,全家人端著碗吃得那個香啊,也都夸母親巧,母親便摩娑著面手笑了。常常吃到最后,餃子沒有了,母親就把剩下的餃子皮搟開來,下到鍋里,拌上紅紅的辣子和醋,就坐在廚房的灶臺邊吃起來。有時我拉母親到屋里去吃,母親還沒搭話,叔叔們便玩笑般喊鬧起來,城里娃就是疼他媽喲。

我已想不起從什么時候起餃子對我們的吸引力大大減小了,平日里賓朋往來,觥籌交錯,應酬繁多,可人們已不把那餃子視為菜肴中的精品了。曾經有過一家飯店開發了一種餃子宴,當時真是風靡一時,報紙電臺贊不絕口。然而曾幾何時,好像在我們所吃的餐宴中,餃子已快從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如果有誰宴會親朋純是一碗碗的餃子,一定會引來令人難堪的嘲笑,吃餃子幾乎演變成了一種吝嗇的代名詞。

白阿瑩副省長在銅川市視察旅游和文物保護工作

但是母親依然固守著對餃子的嗜好,依然每周都要包餃子吃的,而且一到周末,母親就會打電話告訴我提前回家來包餃子。而我們回家去吃那餃子,已經不是因為一碗羊肉、豬肉或豆腐餃子有多大誘惑力,而是對年邁父母的孝道,況且吃餃子,要調餡,要搟皮,還要包,工序復雜啊。我一半是憐憫,一半是想換個口味,一進家門就給母親建議,換個味道吧,吃米飯,蒸饅頭,炒點菜。母親不吭聲只皺眉看我一眼說,我現在老得就想不起來做啥好了,你看面都和好了,下禮拜吃米飯吧。但是下一個周末又是餃子,只是餃子皮里邊的餡會有些變化,如果上次是韭菜大肉的,這會就成了芹菜羊肉的,我們也只好作罷。但兒子不愿意了,時常嘟囔說“又是餃子”。我們哄兒子,奶奶包的餃子不能說不好吃。為了取悅于母親,我對兒子約法三章,不允許在奶奶面前說餃子不好吃,不允許把碗里的餃子剩下,不允許在吃餃子時要別的食物。

然而,我們的約束對兒子不起作用,幾乎每次回家,兒子都要鬧些讓我們不愉快的事。常常是一出家門,我就和兒子在樓外高高低低地吵將起來,到了深夜心情也舒緩不過來。可是兒子對付我們的辦法層出不窮,干脆每次回家吃飯,碗還沒端就說吃過了,引得一屋人怏怏不快。于是我一邊低聲哄兒子,說那餃子悠久的歷史,餃子豐厚的營養,餃子偉大的內容,一邊勸母親不要老包餃子了,也想法換個花樣讓兒孫們也有個期盼。然而母親聽了慘然一笑,便不吭聲了。我再說,她便嘟囔一句,你們想吃什么,你們自己回來做嘛。

于是,我告訴妻子下次回家我們就做米飯炒菜吧,妻子隱而不語似信非信。我又電話告訴母親,老人家在電話里也沒反對,我以為下次周末回家肯定是頓美味而豐盛的菜饌,便提前告訴兒子不準到時“逃吃”,不準“吃過了”。

2014年5月15日,在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副省長白阿瑩(左三)、銅川市市長郭大為(左四)參觀銅川展位

可是,當我滿懷“信心”提了一大包在超市買的蔬菜和一件襯衣,攜妻帶兒邁進家門,想不到母親像什么“事”也沒發生,廚房內外又充盈著餃子餡的香氣,而且母親已做好了包餃子的所有準備,不但把包餃子的面和好了,還把餃子餡拌好了,而且客廳中央像過年一樣利用茶幾上支起一個面案,上邊放著一碗面,面案一圈擺了五只小板凳,顯然是在等待著我們一家三口回來包餃子呢。盡管妻子拿出給母親的新襯衣想炫耀一下她的眼光,母親沒表示出一點額外的興趣,只淡淡一笑,先在面案旁坐下了。我與妻面面相覷,兒子朝我斜睨一眼滿含嘲意,我不好再說什么,強裝笑顏坐到母親旁邊,又堅決地示意兒子趕快坐下來搟餃子皮。

母親也許是看出了我們的不快,招呼大家都圍坐在面案旁邊,一家人搟皮的搟皮,包餡的包餡,忙忙碌碌的,卻沒多少說笑。妻子一定是知道我的尷尬的,她告訴母親那件襯衣是在民生商廈買的,是時下最時髦的彩色棉,那絨絨的鵝黃色是棉花本身的顏色,可不是染上去的。母親聽了驚訝地把那襯衣放到眼前看了又看,從那嘴角的笑紋里能看出母親將信將疑。父親則說現在有些東西說得好,實際上沒那么玄乎,早晨母親在門外早市提籃買菜,就遇一位少婦樣兒的“可憐”人,說是有幾塊金幣為救女兒等待兌換,母親剛一搭話就粘上了,顯然是設下的一個拙劣的騙局,卻費了不少工夫才得以擺脫呢。母親淡淡地說那還是為了包餃子,要能吃到味道鮮美的餃子,必須要買到最鮮最嫩的韭黃,去晚了就買不到了。母親說這餃子要好吃,不但要把菜選好,還要把肉與菜的比例調好,調餡過程還要特別講究,必須一邊剁肉,一邊往里邊摻雞湯,這樣的餃子餡才香。母親忽然問我是不是?我在專心搟面皮,眼睛都盯著手上的面皮了,聞聲抬頭望母親一眼,但見母親的眼睛正朝著這邊盯著她的兒子。噢,母親的臉松弛了,脖子也松弛了,已經涌滿了粗粗細細的皺紋,臉頰還冒出了許多星星點點的黑斑,特別是母親那原本清澈烏亮的眼睛也忽然變得不認識了。我不禁一怔,好像是第一次發現母親是這個樣子。我知道母親已經老了,已經進入了耳順之年,但那老都是老在身體上,可那天我發現母親的眼睛也老了,眼仁變成了棕色,眼白已有些泛黃,模模糊糊的沒有了反差,顯得異常混濁。我心里不由一酸想說什么,卻不知說什么是好,手下的面皮便搟得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厚,有的薄,母親和妻子都叫起來,看你搟的面皮?怎么了?想什么呢?

作者近照

母親這時顯然看出了我們的情緒波動,說了句讓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話。她一邊包一邊似自言自語地說:你爸你媽老了,也不想吃啥了,餃子香不香,關鍵是心情。一家人圍在一塊兒多好啊,一邊包一邊說,非要吃什么米飯,準備一兩天,吃完你們嘴一抹走了,連句多的話都沒有。我和妻都聞聲楞住了。母親嘆一口氣,眼窩似滾進了淚珠濕了:你們也有這一天呢。

我抬頭又看母親,那混沌的眼睛似乎亮了許多,那眼窗里含著格外的愛憐和依戀。“吃餃子是吃心情”,天哪,我怎么就沒想到呢?母親心靈手巧什么菜不會做,何曾不想變個花樣來款待她溺愛的兒孫,但母親太珍惜這個闔家團圓的周末了,她渴望用這種方式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氣氛,來品味生活的樂趣和悲苦,雖然僅僅是一會兒,可這對母親對父親已經像節日一樣重要和隆重了。

那天的餃子皮我搟得很慢很慢,一家人也包得很慢很慢,好像那面那餡能變出什么花樣來,一個一個餃子又周正又美麗,猶如一個個的工藝品,圍著那籠屜一圈一圈螺旋著向外擴展,看著那精細勁兒都不忍心下鍋了。我沒想到這小小的餃子居然承載了這樣多的“味道”,融融的親情更把這味道發揮到極致。那天的餃子,妻兒都說香,我卻吃不出味道來。兒子問我,爸你咋了?我抬頭看見鏡子里的一雙眼睛涌滿了淚花,便掩飾地說把辣子揉進眼睛了。

我已不記得那天的餃子是什么餡的了,但我高興地是看見母親吃得很香,父親也吃得很香。

(該文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白阿瑩,1955出生,筆名阿瑩,陜西銅川人,工學碩士,高級經濟師,原陜西省副省長。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后發表《珍藏》《燒蝕》《綠地的回憶》《餃子啊餃子》《重訪大寨》等小說、散文百余篇,多篇被收入不同省區的年度選集和中小學生課外讀物。著有短篇小說集《惶惑》,散文集《綠地》《俄羅斯日記》《重訪綠地》,報告文學集《中國9910行動》,長篇電視連續劇劇本《中國脊梁》和陜北大型秧歌劇劇本《米脂婆姨綏德漢》。《俄羅斯日記》獲第三屆冰心散文獎,《中國9910行動》獲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優秀獎,《米脂婆姨綏德漢》獲陜西省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優秀編劇獎等獎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