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點,這不!是!大!黑!文!
你也別在留言里!說!這部電影!我看哭了!滿眼淚光抱著男朋友嗷嗷叫!
拉倒吧!你的蜜汁淚點!別給我秀!
再補充一點,沒有人愿意投錢給我讓寫一篇說某某電影不好的影評。就算有的話,也不會發在這兒。
so,接下來你看到的所有,都是來自一個看完電影想破口大罵的非專業二吊子影評人。
也許影評都算不上。反正,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你看的是一部重慶風景片。
和我預想的差不多,電影的故事準確來說是很單薄的,如同張一白的大多數電影。
且更多的由于張嘉佳的寫作風格,隸屬雞湯類和情感類的睡前故事,讓整部電影顯得很現代很青春很生活,你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可以把重慶看個差不多。
從第一個俯拍城市的鏡頭開始,它就用重慶的美捕獲了絕大部分人,絕大部分外地人。
重慶是美,真的很美,美到慘不忍睹。霓虹光影,解放碑、觀音橋、南山一棵松、磁器口……這讓半個重慶人的我都被驚艷了一把。
緊接著,是美到窒息的重慶風光撲面而來。
陳末和幺雞在輕軌上,在高速行駛的輕軌里,整個城市煙火通明,光是片刻就給人炫目迷醉的感覺。
而全城亮起雙閃時的夜景,從車流到樓宇,全城的燈光都是暖的。再接著,稻城的夜空,漫天的繁星氤氳出沉沉的藍色調,如同仙境一般。
不得不說,重慶人張一白交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和劇情無關,只是風景就絕了。
單說這一點,重慶旅游局真的應該給張一白導演頒一個獎。
2、販賣青春的愛情故事,你還要吃多少?
張一白的最近幾部作品,都很爛。一如既往地講愛情,說著陳詞濫調的故事,但雷同的都是滿滿的商業氣息。
《匆匆那年》是個很好的例子。
講青春講愛情,還有很多小鮮肉和NB演員,但不置可否的口碑差死。
同樣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也延續了張一白導演的以往風格。
其次,就故事而言,電影采用了三段式,把有故事的年輕男女聚集在了一起,相互之間有交集又不完全相同。
鄧超飾演的賤賤的陳末,有點像《惡棍天使》里的角色扮演,但又有點《失戀33天》里王小賤的feel。他和王牌DJ小容針鋒相對,鬧得人仰馬翻。
而陳末的兩個兄弟——全城最傻的豬頭(岳云鵬 飾)和全城最純的茅十八(楊洋 飾),三個人橫沖直撞,也面臨了各自人生最大的轉折點。
陳末相遇了最神秘的幺雞(張天愛 飾),豬頭打造了最慘烈的婚禮,茅十八則經歷了最悲傷的別離……
簡而言之,這樣的故事看似平淡無奇,但都是靠著一個個矯情的愛情做了一層又一層包裝。
這些套路,所有青春片都在這樣玩,但很少又有出彩的。靠一個個小鮮肉偶像做成的人字招牌,靠一本本暢銷書改造的巨型IP,都以類似的套路去攻城略地所謂的票房。
畢竟,錢才是商業青春片的出路嘛!
3、堆出來的偶像派顏值和尷尬。
縱觀這次電影陣容:鄧超、張天愛、楊洋、杜鵑、白百何、岳云鵬、柳巖。
一線二線三線明星,演員、說相聲的、走T臺的,一臺大戲,真算得上“海納百川 應有盡有”。
但直視演技,電影真的讓人挺尷尬的。
除了白百何和岳云鵬之外,其他人演技均處于平均之下。鄧超直接丟下了周星馳執導電影時的高演技,走上了平庸的天梯;張天愛繼《太子妃升職記》之后,失去了外包裝之后,在現代青春大片上完全一張僵臉從始至終;而楊洋則顯示了《微微一笑很傾城》之后的超高人氣,以至于微博全是戰隊楊洋的,一口一個“老公好帥”“楊洋真棒”之類的口水詞,直接無視電影的水準變成一味的人氣頂貼;至于杜鵑,走下了T臺,更像不食煙火的少女了。
唯一稍微好一點的,是岳云鵬和柳巖的對手戲,有淚點,但淺嘗輒止,一下子就沒了。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的《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一樣的套路,直接拿吳亦凡的人氣來給電影裝牌坊。
4、這是青春片,不是心情日記本。
看完首映禮的那天,旁邊的妹子一直聊個不停,說著什么“我的全世界就是你,根本不存在路過”,然后在前面一邊走一邊分析誰對誰的感情是什么樣的。
確實啊,張一白和張嘉佳最擅長的是感情的處理,通過人物串聯起一條條感情線。
但是,感情不是電影的內核,內核是故事是劇情。感情堆越多,越造作越矯情。
淺嘗輒止才是最好,《七月與安生》是一個不錯的發揮。
更何況啊,分析電影并不是讓你做高中語文散文分析,你去羅列個1234并沒有多大卵用。
即使你哭個痛哭流涕,爛片的內核也是天道有常,不會改變的。
當然,一切都不能否定所有電影演員和制作班底的努力。
只是想說,中國需要更多的好電影,而不是浮華的青春片。
青春片確實很掙錢啊!
中國腦殘粉少女心確實挺多的啊!
但中國電影的節操不是靠這樣的電影堆出來的。
張嘉佳確實很不錯,張一白也是。
但如果因為他們某一領域不錯,因為他們過去不錯,就去盛贊他現在的所有,那也真是夠眼瞎的。
反正,如果你真的喜歡青春片喜歡楊洋喜歡張嘉佳喜歡張天愛喜歡鄧超,你還是去看吧,我不攔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