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第二爐香》是一個關于“性”的故事。
新婚之夜的妻子由于對性的無知,把丈夫當做色情狂,并四處宣揚丈夫的“惡行”。加之妻子母親,姐姐的助推,同事的壓力,最終心里崩潰,走向毀滅。
食色性也,人之大欲。
性之所以被誤認為是骯臟丑陋的,是因為它的神秘和私密。
因為神秘,人們無法認識它的全貌,因為私密,并不是人人都了解它。
一種只能在黑暗中進行且不能被拿出來公開展示的東西,很容易被人們扭曲。
《第二爐香》的故事,與其說張愛玲講的是性,不如說是人性。
蜜秋兒太太對女兒的控制欲和性教育的缺失是導致她的女兒們悲慘命運的直接原因。
這像極了生活中控制欲極強的父母,他們永遠覺得自己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永遠看不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
而她的女兒靡麗笙和愫細則是失敗家庭教育的成功產品。她們活在母親陰暗的人生底色里卻不自知。母親剝奪了她們的快樂,而她們以此為神圣。
羅杰,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可憐的犧牲品。他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他穩(wěn)定的生活,毀于愫細的“單純”。
有時候看似“純潔”的人卻有著巨大的殺傷力,往往“純潔”的背后是對無知的不自知。愫細是這樣。
如果不是身處故事情節(jié)之中可能很難想象羅杰會因此自殺。
可是仔細深究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影響不難發(fā)現:羅杰的生活已經被顛覆且無法擺脫。
他原本的生活刻板而嚴謹,他對愫細有著深沉而熱烈的愛情。他是一個享受人間煙火氣的正常人,卻一不小心被推入黑暗的深淵。
由于新婚之夜妻子的造謠使他變成了人人鄙視的色情狂。他為此丟了工作,名譽,地位和尊嚴。
可是鑒于嚴苛的法律,他不能離婚,無法獲得新生。
……
對于張愛玲的小說,任何一種巨像的解讀都略顯膚淺。
里面意猶未盡的東西總是久久縈繞,直抵人心。我想那就是“人性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