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涉及劇透,請讀者慎入~/!>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februaryliu
早春的南開大學,樹木還未見新綠,偶爾幾個枝丫上竄出點滴的顏色,如水墨畫上的點睛之筆,孕育出含苞欲出的生命之力。
趕來赴約下午一個讀書會活動,場地定在了南大西門附近的南大出版社書吧。恰逢周末,校園里溜達的人貌似比平日要多,出版社書吧也借人流攘攘之際把屋子里的陳書搬到門口,一是為了營銷售賣,二也怕是讓平日深居暗室的書本們出來放個風、曬個太陽,萬一落到個“蟲蛀鼠咬”那就失了價格了。
氣溫不高,春風拂面還有些冬末的微寒。筆者在對面的停車場里安置好了輪子后,在早春正午的陽光里邁著方步溜達到了書吧門前。書吧的臨時書攤列滿了足足四個小推車,粗略地掃了一眼,暢銷書頗少,老段子偏多,仔細一想也有道理,《拉普拉斯的魔女》和《擺渡人》們時下熱賣的厲害,又怎屑于參加早春路邊的打折促銷。
看了下手機,距離下午預定的活動開始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于是不忙于踏入冷清的書吧室內,就在臺階之上四輛小推車之間順時針一圈、逆時針一圈地轉了起來。圖冊類的大部頭,太重,而且不太對近期的胃口;詩詞鑒賞,修為太低,還是先提升閱讀量再說;八卦娛樂,額。。。
忘記了是順時針第幾圈的時候,書堆夾縫里瞥見淡藍色封皮的《雪國》一枚,記憶中檢索了一番,貌似上一次“日本文學”的線下面基中書友曾經提到過這本川端康成的作品,而且是諾獎獲獎作品。取到手中,淡藍色封皮上鋪滿雪花,正好逢迎這初春時節冬末的冷風,仔細端詳封皮下方兩行小字:“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教育部推薦大學生必讀書目”。。。好吧,權當重回校園,再度經典了。
麻利地六折拿下(話說真的哀嘆諾獎作品價格真的不如一套漢堡套餐),叫了一杯店里的黑糖奶茶(AD之嫌,不過他家的奶茶都很有味道),挨著窗邊坐下開始進入書中的故事~
(上無正文)
Key words
細膩、唯美。
島村,駒子,葉子。
駒子是葉子的未來,葉子是駒子的過去。
徒勞。
寫作特點
首先,《雪國》一文從篇幅上來講不是很長,紙質書中120頁不到便有了收尾,閱讀速度快的朋友可以花上一個下午一杯茶就能輕松讀完。
其次,故事情節方面也很簡單,文字直白地勾勒出主人公島村與生命中遇到的駒子、葉子這兩個女人之間的情感波瀾。除了一開始拋出的對于葉子和男子身份的疑問,整片故事沒有太多的暗扣和反轉,情節也是按照時間線平鋪直敘。
但同樣是平淡直鋪的故事情節,世間常見的情愛故事,《雪國》又何以能夠獨占鰲頭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經典之作呢?
筆者淺談,首先,文章通篇展現了細膩而唯美的特征。川端康成細膩的筆風,如風如水,浸透人物外貌、情感以及整個故事進程,如書法大家之行筆流暢如龍蛇行走,細膩入微如墨浸宣紙不空一白。
比如文章前期島村初見駒子感嘆此女子之潔凈素然:
女子給人的印象潔凈的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
島村爬山到衫林下,全無外人細細觀察駒子,
“與其說她艷麗,還不如說她長得潔凈” ,“低垂的雙目,襯著濃黑的睫毛,愈益顯得妖艷嫵媚”、“濃美的黑發”、“雙唇柔滑細膩,像水蛭的輪環一樣美麗”、“藝妓風情的肌膚,發出貝殼似的光澤”、“正看纖瘦苗條,側看則很厚實”,“后衣領長了開來,露出雪白的肩背,像把展開的扇面”,“手指尖都紅的很好看呢”。
玲瓏而懸直的鼻梁,雖嫌單薄些,但在下方搭配著的小巧的緊閉的柔唇,卻宛如美極了的水蛭環節,光滑而伸縮自如,在默默無言中也有一種動的感覺。如果嘴唇起了皺紋,或者色澤不好,就會顯得不潔凈。她的嘴唇卻不是這樣的,而是滋潤光澤的。兩只眼睛,眼梢不翹起也不垂下,簡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雖逗人發笑,卻恰到好處地鑲嵌在兩道微微下彎的濃密的短眉毛下。顴骨稍聳的圓臉,輪廓一般,但膚色恰似在白瓷上抹了一層淡淡的胭脂。脖頸底下的肌肉尚未豐滿。她雖算不上是個美人,但比誰都要顯得潔凈。
對眼神的描寫:
駒子倏地瞧了島村一眼。
但是,葉子只尖利地瞅了島村一眼,就一聲不吭地走過了土間。
對聲音的描寫:
(葉子與站長對話)他的話音優美而又近乎悲凄,那嘹亮的聲音久久在雪夜里回蕩。
“駒姐,駒姐。”這時,傳來了哪位葉子低沉、清澈而優美的喊聲。
這是清澈得近乎悲凄的優美的聲音,好像是從什么地方傳來的一種回響。
對人物性格以及情感的刻畫,小說通常是通過對話或畫外音的文字陳述直接表露,而川端康成的作品往往通過人物之間的行為、態度、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個轉身來展現,情緒融入性格,性格推動情節,情節轉換自然孕育而出。
劇情設置
作者對部分情節設置采用留白鏤空處理,類似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書中平鋪直敘的內容猶如大海之上露出的冰山一角,而需要思索和腦補的龐大部分則安靜地潛藏在海平面之下。
如劇中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一次情感撞擊場景:在雪國的火車站,駒子正在送別要回東京的島村,此時葉子慌張跑來,道出行男身體即將不行的消息,請求駒子回去再見行男最后一面。此時駒子的表現:
駒子似乎忍受著肩頭的疼痛,閉上了眼睛,臉色刷地變白了。但是想不到她斷然搖頭說:“我在送客人,我不能回去”
駒子一動不動地忍耐著,突然把她甩開,說:“不!”這時候,駒子嗆嗆踉踉地走了兩三步,就哇哇地想要嘔吐,但什么也沒吐出來,眼睛濕潤,臉上起了雞皮疙瘩。
上面這一段不僅僅令主人公島村感到詫異:
島村突然對駒子感到一種生理上的厭惡。“我不曉得你們三人之間有什么關系,但少爺眼下不是快死了嗎!所以他想見見你,才讓人叫你的嘛。。。你給賣到東京去的時候,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給你送行嗎?你最早的日記本開頭不就是記的他嗎?難道有什么理由不去給他送終?。。。”
同時也會讓讀者感到不解。讀到此處,相信也有讀者和筆者本人一樣暫時停止進度,回憶之前故事一開始階段島村在火車上對葉子和行男關系的猜測,以推斷這三個人究竟有如何的情感羈絆。
前文有言(通過盲按摩師口述),駒子是師傅兒子的未婚妻,葉子是行男的新情人。按照常理,駒子應當憎恨并嫉妒葉子。而通過駒子在島村面前不承認自己是行男的未婚妻,在行男行將就木之時也不愿回去見最后一面,是否可以說明駒子不再愛著行男呢?
繼續推論,如果駒子的心態如上所示,那么完全可以不再照顧行男和葉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也不用再從事“因為需要照顧行男而不得不委身而從事的”藝伎工作,而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找尋自己的幸福。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駒子一如既往地陪客人赴宴喝酒,葉子和行男的生活也一如既往地依靠駒子的收入。這個關系其實非常非常微妙,也非常不符合簡單邏輯。
那么真相是什么?或者說是駒子的真實想法是什么?
筆者結合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借鑒了其他讀者的意見,覺得駒子的內心的聲音應當是:
1.無論是否對行男,這個師傅的兒子有真愛,但至少有情,非常深厚的感情,以至于自己可以委身做一名鄉村藝伎而支撐行男就醫問診以及日常生活的開支,這已經在駒子內心行成了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以至于不論是否有葉子的存在,這個信念在駒子心中依舊不可動搖;
2.鑒于如上的信念,因此只要行男能夠健康地活著,駒子的藝伎生活就是充滿意義的,無論她自己喜歡與否,這樣的生活是有充分價值的;反之,當聽到葉子說行男已經快要不行了的時候,駒子的精神寄托和之前不可動搖的信念是否這時就開始崩塌了?行男死,駒子的精神支柱亡。
3.對于葉子,駒子從頭到尾并未表示出“情敵”應有的怨恨和排斥,反而是相對溫和。也許駒子是鑒于自身迫于生存而委身藝伎生涯,明知自己已經不能脫身而出,反而將希望寄托在葉子身上,不愿葉子重蹈自己的覆轍,不愿葉子涉足藝伎行業,希望葉子就那么純凈而平和地享受應當屬于一個女孩子的幸福?(講真,很偉大的情感觀)
4.另外,文中也多次描繪了駒子向島村寄托感情的片段,駒子是希望在了卻了與行男葉子這段感情糾葛之后,能夠追逐那一份值得寄托的、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盡管現實很殘酷)。
以上,便是筆者對駒子心態的推測,不敢妄斷,畢竟仁者見仁。
駒子和葉子
文章以島村初遇葉子(雖然沒有任何交流)開啟,以葉子墜亡而收場,然島村通篇都是與駒子在直面交流。駒子和葉子,島村究竟更喜歡哪個?
對葉子的喜歡,從文章一開始島村通過火車車窗反射癡迷地觀察,到后來對葉子的感知,其實就可以知道葉子對島村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對駒子的喜歡,無論從一開始島村對駒子身形神態的印象,還是因為懷戀駒子而每年都按期到雪國來找駒子,以及書中雖未明白提及但應有的露水夫妻之實,可知島村對駒子亦是非常喜歡的;
駒子對葉子的態度,如果按照之前的假設,駒子將自己純潔愛情寄望于純潔的葉子,并且通過文中多次駒子對葉子的保護(有沒有注意到,每每島村對葉子表示關注的時候,駒子總是不經意地轉移島村的視線?)進行映襯,可以推測駒子對葉子的態度,愛護而迷離。
更加深入的探索,作者在文中設置了駒子和葉子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子角色,一個熱情感性,一個淡然平靜,然而讀罷全文,筆者反而覺得在這個兩個性格迥異的角色之間存在著共同的特征:“純”。
駒子的純,在于心靈上的純凈,雖為藝伎,但文中多次通過與島村的對話和沖突,說明了駒子雖因職業而身陷聲色犬馬,但僅僅是為了守護照顧師傅兒子的信念,而在多次醉酒情節中多次吐露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島村的愛慕和寄托。二十歲是女子最美麗也最寶貴的年齡,聯想到現在很多深入KTV、洗浴場所做服務行業的女子一般,很多人是為了生存所迫,待到用最美麗的幾年光陰換回生存所需,很多姑娘還是會選擇回歸故里尋求自己樸實的生活。
葉子的純,由于涉世未深,是覆蓋身心的。
若是將生存在同一時間線上的葉子和駒子放在一起,二人各自有自己的境遇;如若從時間線上將二人剪影的距離拉開,年輕的葉子隱約是未入世的駒子;而作為過來人的駒子亦可能是葉子的一種未來(葉子未來如果迫于生計,亦會步入鄉村藝伎的行列)。
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何駒子對葉子展現出的保護的態度,也許潛意識中她不愿葉子也變成現在的自己吧~
男主角島村
雖然島村的角色被設定為一個坐食祖產的紈绔子弟,因為無所事事所以溜達到雪國的溫泉客棧,邂逅了駒子和葉子,開始了后面的故事,但在這個故事中島村展現的態度并非僅僅代表了紈绔的啃老族這么一種特殊身份的人,筆者反而認為他的態度恰恰代表了更加普遍意義上的很多男人可能出現的觀點。
初見駒子,島村就被駒子的獨特氣質和性格所吸引,以至于后來出現了島村與駒子的對話:
“我想跟你交個朋友,清清白白地,才不向你求歡呢。”
但是,他并不是想要說謊,不管怎么說,這個女子總是個良家閨秀。她過于潔凈了。初見之下,他就把這種事同她區分了開來。
而且,當時他還沒決定夏季到哪兒去避暑,才想起是否要把家屬帶到這個溫泉浴場來。幸好她是個良家女子,如果她能來,可以給夫人做個好導游,說不定還可以向她學點舞蹈。盡管他感到對女子存在著一種友情,他還是渡過了這友情的淺灘。
明明身份是藝伎(即使是兼職的),但是駒子最初給島村留下的印象卻是:良家女子。進一步,因為內心對駒子的喜歡,島村甚至不會去向駒子求歡,而委托駒子幫自己選其他的藝伎來。又提及未來要把家屬帶來一起度假,讓駒子做導游、教舞蹈,仿佛已經將駒子視為長期相處的秘密愛人了。
以上幾點,足可見島村對駒子的喜愛之情。但是當駒子多次表達想讓島村帶自己離開這里去到東京尋找新生活的時候,島村的態度幾番躊躇后最終選擇了拒絕,無情的現實就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談到這里,很多讀者會憤然譴責島村,不負責任也好、不憐香惜玉也罷,總之島村不是那個駕著七彩祥云來迎回駒子的那個大英雄。
然,如果從島村的角度,或者是一個已婚男人的角度平心靜氣地看待這個問題,相信讀者朋友能夠理解島村的決定其實是非常實際、非常接地氣的:島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妻子,來雪國度假只是生活中休閑度假的一小部分,遇到的駒子也只是在這一小部分生活過程中邂逅的可以愛慕和喜歡的女子;而對駒子來講,如果眼前這位喜歡自己同時自己也對他傾心的島村能夠將自己帶走,離開雪國開始一段新的生活,那么自己的生活將被100%的改變。同樣的一件事,在兩個人的生活進程中所占據的比重不同,因此二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作為已婚男人的島村,不愿打破正常生活的節奏,因此選擇了拒絕,從微觀上講,對駒子來講是個失望的結局,但是從宏觀上講,島村在權衡之后做出的決定的的確確是對已有家庭和妻子負責的方案。
人的一生,伴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幻,總會有一定概率認識自己傾心和愛慕的對象,但造化弄人,多少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故事,現代社會婚姻的作用既保護了婚約雙方的利益,實際上也杜絕了很多后生愛慕的情況(也有少部分杜絕不了的情況)。因此,從已婚男人的角度,筆者對島村的態度是同情為主。
尾聲
故事的尾聲,火災現場,島村、駒子、葉子同在,在駒子已經得知島村不會帶自己奔赴夢想之后,葉子便從火場中墜亡了。
“這孩子瘋了,她瘋了!”
有些時候,死亡并不是可怕和冷酷的,對于生命來講只是一個休止符。島村“徒勞”地喜歡著駒子,駒子也“徒勞”地追逐自己的夢想生活;但最終,島村無法超脫自己的生活,他注定無法與駒子在一起,女人的夢想破滅了,身心俱焚。
提筆收尾,筆者對這個故事表示深深的遺憾,其間既包含對駒子終究未能奔赴夢想的新生活而嗟嘆,也包含對島村與駒子(以及葉子)的感情終究未能成正果而同情。人是感情動物,人生在世誰也無法避免遇到感情的糾葛,幻想如美麗的夢幻泡影,雖絢爛奪目引人深陷其中,終究敵不過現實的堅硬;有生之年沒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知己,即使死去其實也無可悲哀。
最后,致敬《雪國》,致敬川端康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