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聽著孩子撕心裂肺地大哭,“我要去操場,我想去操場,我還準備給妹妹送一個禮物的。我不敢自己去。”
因為操場熄燈時間是九點,我們收拾好都八點四十了,走到恰好是熄燈時間,我們選擇了不去(其實去了感受時間的長度也是可以的),所以她又說不敢一個人去,最后是沒有去。
今天是學校開始直播的第一天,我們的節奏都被改變了,沒有日常的陪伴時間長度。從早上開始我觀摩別的老師的講課方式,為了保障第一課的順利進行,內心一直忐忑不安,臨上課前還再次整理一下思路。
上午的三個小時基本上沒有注意到她做了什么,她自己安排時間,畫畫,還有自己在沙發上走來走去找書看。
? ? 臨近中午提醒她需要做什么事情,她說日程表是下午寫字(運筆練習)的,午睡時候出了差錯,我不該又拿出來一本書讓她超級感興趣,一定要先把這本書的一頁內容剪完,粘貼之后還想要繼續再做下一頁內容。我給了兩個選擇,可以自己下午做,也可以選擇第二天上午我們一起做。我再提醒她時候,原本時間不多她又不樂意去繼續做。那只好耗著,我實在等不及她要行動的跡象,我抽身出來,她應該也知道氣氛。結果完成下午的這兩項內容時候就八點了,我們還沒有吃飯。吃完飯之后她爺兒倆又讀了一本書之后,她惦記著要出去玩,可是沒有時間了。
她的時間概念不強,大人提前規劃一下雖然好,也不想干巴巴給冷漠的規定,我溫和地提醒時候似乎可以效果,慶幸的是晚上不能出門她情緒爆發時候我的堅定是做到了。而且理智到沒有過多評價,只是提醒她今天之所以沒有時間出去玩,都是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耽誤的。
走在問題的前面,是在魏老師《高手教師》書中提到我們能想到會發生的問題,趕在之前想到辦法不讓問題發展的方向出現偏差,預見性也是基于理性判斷,最為有時間概念的家長,當然希望她能在高溫的夏天在晚上有一段室外活動、還有小伙伴在一起的時光。所以就要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花費的時間算好,空出更多的預留時間發揮。
執行中給到的干擾,是我需要注意以后盡量不節外生枝,添出需要解決的混亂局面。一天中安排的內容本來有固定的幾個,我是不是想到有新的打發時間的事情。畢竟家里的書好久沒有讀了,到晚上睡覺晚了就沒有時間讀。還好,在這個晚上沒有出門活動的時候選了一本卡梅拉,一起分享的感覺很好。
劇情說:怎么她的事情沒有完成,焦慮的人卻是我,這個責任也是我自己越界了。期間有不斷提醒她需要做的事情,她都能搪塞過去。我只有自己壓住要爆發的情緒,有時候也會爆發。
權利之爭的思考:她之所以遲遲不去做約定好的事情,是因為我們大人希望她做的,有一次我說你如果不想彈古箏的話就不彈了吧,她就直接去指甲了。看她這么做,那我說晚上還是不去運動場了吧,她立刻大聲說,“不。”立場堅定。就是說有時候我說不同做了是可以的,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時候我說不做是不能執行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也需要繼續修煉作為家長的榜樣作用,一起成長、相互陪伴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