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爸爸寫在前面的話:
近日來我一直在給朋友們推薦書籍。
感覺讀書有如吃東西,自然可以五谷雜糧、均衡營養,然而緊要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實為關鍵。
選擇讀《文心》,正合我目前所需,也算有意為之。有人說,若寫作類書籍只選一本,定選《文心》,認真研讀三遍,終生踐行,必有所成。
《文心》所含內容極其豐富,有關寫作之事正解我當前所惑。而本書于我的最大收益,在于其視野的逐漸增大,打通了讀寫,打通了教學,打通了有字與”無字“的書本。
前日公司策劃改善大賽,各單位準備改善視頻,我則到處宣講:做視頻只是一種手段和形式,它之于OPL、之于PPT、之于寫文章等,有著本質的互通,萬不要為形式所累。
如此見解,正得益于《文心》的啟發,亦可推而廣之。
那么,《文心》是一本怎樣的書?
《文心》又被稱為“讀寫的故事”,作者是葉圣陶和夏丐尊,全書用故事來經營,具有戲劇性和情景教學的優點,三十二節涵括了修辭、語法、詞匯、詩詞、小說、日記、書信、工具書、文學史等諸多與作文相關的語文知識。
現將寫作相關內容概括摘錄,如若你正在嘗試著寫點什么,或者正在踐行用輸出拉動輸入,那么此文或許值得一讀。
1
經驗
讀寫文章就是在讀寫經驗。
我們有時候覺得文章很難理解,因為照理大人的經驗要大人才會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經驗要古人才會真切地明白。要想讀懂,只有從文章中收得經驗,學到大人或古人的經驗程度。
經驗分為兩種:
一種是外面的經驗
一種是內部的經驗
外面的經驗是景物的狀況,內部的經驗是作文說話的人對于景物的感想。
譬如說天上的星在閃爍,這是景物,是外面的經驗。說星在睒冷眼,這是作文說話的人對于星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
外面的經驗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內面的經驗卻各人不同。
2
何時寫作
在怎樣的情形之下,我們才提起筆來作文呢?
要和別地的親友通消息,我們就寫信,寫信便是作文。
有一種意見,要讓大眾知曉,我們就把它寫成文字,這比一個一個去告訴他們便當得多。
經歷了一件事情,看到了一些東西,要把它記錄起來,我們就動手作文。
有時我們心里歡喜,有時我們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筆來寫幾句,寫了之后,歡喜好像更歡喜了,愁苦卻似乎減淡了。
作文同吃飯、說話、做工一樣,是生活中間缺少不來的事情。
生活中間包含許多項目,作文也是一個。
3
內容和題目
所要寫的東西叫作‘內容’
標舉全篇的名稱叫作‘題目’
依自然的順序,一定先有內容,后有題目。
例如,看見了新開的薔薇,心里有好多歡喜的情意要寫出來,才想起《新開的薔薇》這個題目;看見了姊姊害病,心里有好多愁苦要想發泄,才想起《姊姊病了》這個題目。
在實際應用上,一篇文字的題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題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稱說,并沒什么了不起的關系。
這些見解很關重要。
懂得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
不懂得這些,作文終于是玩意兒、文字把戲罷了。
4
知與情意
普通心理學家將心的作用分為知、情、意三種。
知是知識,情是感情,意是意欲。
對于一事物,明了他是什么,與別的事物有什么關系,這是知的作用;
對于一事物,發生喜悅、憤怒或悲哀,這是情的作用;
對于一事物,要想把他怎樣處置,這是意的作用。
文字是心的表現,也可有三種分別,就是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從情意方面去說話,但是須注意,情意與知識雖方面不同,實是彼此關聯的。情意如不經知識的駕馭,就成了盲目的東西。
5
文章病院
常見文章的毛病有三:
用詞用語不適當
意義缺陷和累贅
意義不連貫欠照應
6
印象
游記有兩種寫法:
記述
印象
把走過哪里,到達哪里,看見什么,聽見什么,平平板板地記下來,這是記述;
依了自己的感覺,把接觸到的景物從筆端表現出來,猶如用畫筆作一幅畫一般,便是印象的描寫。
如若不懂得印象的描寫,總是美麗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連三地寫著。
這些詞語寫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為它們是空洞的形容,對于別人沒有什么感染力。
必須把怎樣美麗、怎樣悲痛、怎樣有趣、怎樣可恨用真實的印象描寫出來,人家才會感到美麗、悲痛、有趣和可恨。
要注重隨時隨地觀察,收得真實的印象,用作描寫的材料,文字就比較可觀了。
7
文章的好壞
文章的好壞可從三方面來觀察:
文法上有無毛病
用辭適當與否
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
思想內容是靠多讀書多體驗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無法可求速效,只好終身修養。
8
修辭
修就是調整,辭就是語言。
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
我們所想發表的意思如有不同,被調整的語言便該有所不同,假如世間有千千萬萬的意思,照例便該有千千萬萬的調整方式。
我們只好隨機應變,不能籠統固執。
不過許多小異之中,也盡有大同的成分存在,倘若除去小異抽出大同,也未始沒有若干條理可講。
9
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
作文和說話不外兩件事情:
一是”說什么“,一是”怎樣說“。
”說什么“就是內容,”怎么說“就是形式或方法,兩者互相有關系。
消極修辭,多用于抽象的、知識的,但求說得明明白白,沒有不可通不可解之處,但求意義上沒有毛病,就可以了;
積極修辭,多用于具體的、情緒的,不但須消極地把意義弄正確,還須把語言文字的聲音乃至形體也拿來運用,積極地使所說的、所寫的語言增加力量。
10
文章的組織
組織文章的原則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怎樣開場
怎樣說出主要意思
怎樣作個收束
即:
秩序、聯絡、統一
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適宜的次第,這是秩序;
從頭至尾順當地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筍的處所,這是聯絡;
通體維持著一致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一。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即使不怎樣好,至少是的確可以獨立的一個單位,至少是不愧為名副其實的”一篇“了。
文章的組織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流派:
意念的次第信手寫的
拘守著公式,把自己的意念象填表格一般填進去的
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定,然后一步一步寫下去的
其中第三派比較上最為妥當。
11
文章的組織方法
具體的文章組織方法就是:回問自己
例如我們可以依次回問自己如下問題:
為著說些什么才寫這篇文章呢?(答案即為中心意旨)
這個中心意旨在我們的意念中間是怎樣來的呢?(答案即為材料排序等)
這項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嗎?那樣說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嗎?(回答即是材料的取舍,保證了統一)
12
習作、創作和應用
習作只是法則與手腕的練習;
應用之作只是對付他人和事務的東西;
創作才是發揮自己天分的真成績。
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習作,習作是一切的基礎,應用之作和創作都是由習作出發。
創作是一種創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鮮的意味。
創作第一步的功夫是發見題材,世間的事物,原都是現成的,平凡的,舊有的,所謂新鮮的意味完全需要作者自己去發見。
題材成熟了,用文章寫,或用繪畫來寫等都是創作。
13
風格
文章的風格多種多樣,劃分方法亦是五花八門,風格存在于作品的本身,形成一種風格自有客觀的條件,文章的風格基本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取材的范圍
作者的品性
作者的語言習慣
寫作的習慣
14
觸發
讀書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內容意趣,否則只是文字的游戲而已。
作文的材料到處都是,并非僅在書中。
勿只把文字當文字讀,勿只從文字上去學文字。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
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情感悟到其他的事。
讀書時對于書中某一句話覺得與平時所讀過的書中的某處有關系是觸發;
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獲得一種印證,是觸發;
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
這是就讀書說的。
對于目前所經驗著的事物,發見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
觸發是要自己的、新鮮的才好。
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用夕陽來比喻老年,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人原是一種好觸發,說來很有新味。
我們如果襲用,就等于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自己不說什么了。
只管把書呆讀,也沒有意義,好書要取來重讀,讀出些新的意味來。
書是用文字寫成的,于文字的書以外,更要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