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的第一個周末,完成了“DON’T MAKE ME THINK”這本書的閱讀。這雖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卻濃縮了很多可用性設計的精華。只需花幾個小時,只要能吸收到書的精髓,相信一定會對以后的網站設計工作產生很大的幫助。
對于可用性,最重要的方面可以理解為:讓一個有著平均能力和經驗的人(甚至稍低于平均水平的人)能明白如何使用它--不必付出過多的努力,或者遇到不必要的麻煩。
指導原則:
第1章 別讓我思考?---Krug可用性第一定律
網頁上每項內容都有可能破使我們停下來,進行不必要的思考;另一個不必要的問號來源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明顯的鏈接和按鈕。作為一個用戶,永遠不該讓我花上幾微秒去思考某個東西是否能點擊。
當我們訪問Web時,每個問號都會加重我們的認知和負擔,把我們的注意力從要完成的任務上拉開。這種干擾或許很輕微但它們會積累起來。
“別讓我思考”
這是最最重要的原則---它是在WEB設計中判斷什么有用什么沒用的終極法則。
它意味著,設計者應該盡量做到,當我看一個頁面時,它應該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自我解釋的。
有時候,在進行一些嶄新的,開拓性的或者非常復雜的頁面設計時,也許只能做到“自我解釋”。在一個自我解釋的頁面中,用戶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去了解—但只需要一點點時間。頁面元素的外觀、精心選擇的名稱、頁面布局以及少量仔細斟酌過的文字,它們綜合在一起將創造出一種接近瞬間的識別效果。
第2章 我們實際上是如何使用WEB的 ?---掃描,滿意即可,勉強應付
第一個事實:我們不是閱讀,而是掃描
我們為什么掃描?
1. 我們總是任務在身
2. 我們知道自己不必閱讀所有的內容
3. 我們善于掃描
第二個事實:我們不作最佳選擇,而是滿意即可
為什么Web用戶不尋找最佳選擇呢?
1. 我們總是處于忙碌之中
2. 如果猜錯了,也不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
在網站上做了一次錯誤選擇的后果通常只是點擊幾次后退按鈕,這樣也使得滿意策略成為一項有效的策略。
3. 對選擇進行權衡并不會改善我們的機會
4. 猜測更有意思
第三個事實:我們不是追根究底,而是勉強應付
為什么呢?
1. 這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否明白背后的運行機制并不重要,只要能正常使用即可。
2. 如果發現某個事物能用,我們會一直用它。
我們一旦發現某個事物能夠使用,我們也不太會去找另一種更好的方法。如果偶然發現一種更好的方法,我們會換用這種更好的方法,但是很少會主動尋找更好的方法。
第3章 廣告設計101法則---為掃描而設計,不為閱讀而設計
如果用戶們都是疾馳而過,那么,你需要注意以下6個重要方面,來保證他們盡可能看到了—并理解了你的網站:
1. 建立有效的視覺層次
●越重要的部分越突出
●邏輯上相關的部分,在視覺上也相關
●邏輯上包含的部分在視覺上進行嵌套
2. 盡量利用習慣用法
3. 把頁面劃分成明確定義的區域
4. 明顯標識可以點擊的地方
5. 最大限度降低視覺噪音
常見的三類視覺噪音:眼花繚亂、組織不當、太過密集
6. 為內容創建清楚的格式
●充分使用標題
●保持段落簡短
●使用符號列表
●突出關鍵詞語
第4章 為什么用戶喜歡無需思考的選擇
點擊多少次都沒關系,只要每次點擊都是無需思考、明確無誤的選擇—Krug可用性第二定律
應該記住下面的經驗準則:“三次無須思考、明確無誤的點擊相當于一次需要思考的點擊。
第5章 省略不必要的文字??---不要在WEB上上演寫作的藝術
去掉每個頁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Krug可用性第三定律
此處的文字,指的是 歡迎詞 和 指示說明。
去掉不必要的文字有幾個好處:
●可以降低頁面噪聲。
●讓有用的內容更加突出。
●讓頁面更加簡短,讓用戶在每個頁面上,一眼就能看到更多的內容,而不必滾屏。你的目標應該是,讓每項內容不言而喻來完全消除指示說明,或者盡可能做到這點。
必須正確處理的幾個方面:
第6章 街頭指示牌和面包屑?---設計導航
記住下面的事實:
如果在網站上找不到方向,人們不會使用你的網站。
網絡導航101法則(在很多方面,當你進入站點時也遵循同樣的過程)
1. 你通常是為了尋找某個目標
2. 你會決定先詢問還是先瀏覽(Web上等價的詢問服務是搜索)
3. 如果選擇瀏覽,你將通過標志的引導在層次結構中穿行。
4. 最后,如果找不到想要的痛惜,你會離開
第7章 WEB設計中的大爆炸理論---讓人們順利開始的重要性
首先要承認,主頁不由你控制
主頁需要完成的任務:
1. 站點的標識和使命
2. 站點層次
3. 搜索
4. 導讀
5. 內容、功能推薦及更新
6. 友情鏈接
7. 快捷方式:最常訪問的內容片段,值得在主頁上放置鏈接的,免得用戶四處尋找的
8. 注冊
9. 讓我看到自己正在尋找的東西
10. 還有我沒有尋找的
11. 告訴我從哪里開始
12. 建立可信度和信任感
在第一次進入一個新網站時,主頁應當回答我頭腦里的四個問題
1. 這是什么網站?
2. 我能在這里做什么?
3. 網站上有些什么?
4. 為什么我應該在這里,而不是在別的地方?
如何傳達
●突出的口號。(最有價值的位置之一就是靠近站點ID的地方)
好的口號要清楚,言之有物。不可含混不清。
長度適中。6-8個單詞足以表達思想,且容易讓人領會。
好的口號能表現出網站的特點和顯而易見的好處。
不好的口號聽起來太籠統。
好的口號應該有個性、生動,有時候還很俏皮。
●簡潔的歡迎廣告。(不要把使命陳述當做歡迎廣告)
●不要使用過多的空間。(保持簡短,表明觀點即可)
●最重要的是進行測試。
確定你沒做錯的幾件事:
第8章 農場主和牧牛人應該是朋友??---為什么WEB設計團隊討論可用性是在浪費時間,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不要很自然的把自己的喜歡或不喜歡投射到整個WEB用戶的身上。
我花了很長時間來觀察人們對網絡的使用,得到一個結論:
所有WEB用戶都是獨一無二的,所有的WEB使用都是不一樣的。
他們的個人反應和很多不同的變量有關系。
對于信仰爭論的解藥
解藥的關鍵:不要問這樣的問題,“大部分人喜歡下拉框嗎?”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在這個頁面,這樣的上下文中,這個下拉框以及這些下拉項目和措辭會讓可能使用這個網站的大部分人產生一種良好的體驗嗎?”
第9章 一天10美分的可用性測試??---讓測試簡單---這樣你能進行充分的測試
關于測試的幾個主要事實:
1. 如果想建立一個優秀的網站,一定要測試
2. 測試一個用戶比不做測試好一倍
3. 在項目中,早點測試一位用戶好過最后測試50位用戶
4. 人們對招募用戶代表的重要性估計過高
5. 測試的關鍵不是要證明什么或者反駁什么,而是了解你的判斷力
6. 測試是一個迭代的過程
7. 沒有什么比現場用戶的反應更重要
測試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 用戶不清楚概念
他們就是不理解。他們看著網站或者頁面,要么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要么他們以為自己知道,但是理解有誤。
2. 他們找不到自己要找的字眼
這通常意味:1,你用來組織內容的分類不符合用戶的習慣,2,分類符合他們的習慣,但沒有使用他們期望的名字
3. 內容太多了
有時候用戶要找的內容就在頁面上,但他們就是看不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1,減少頁面上的整體干擾;2,把需要看到的內容設置的更加醒目,讓它們從可視層次結構中更加突出。
在理想情況下,每個web開發團隊應該在每個月花上一個上午時間進行可用性測試
后面的四章主要將大的方面和外界影響,因篇幅限制,這里不再一一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