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看到心動的書名就買了。
期望自己能夠學更多的技巧增進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只是還在技巧的道路上邁進。老實說,我目前還不知道是在看些技巧方面的書,還是實打實的看些提升能力的專業方面的書。每次要看專業方面的書的時候就會想自己的是不是應該多學點技巧以增加自己學習的速度跟理解力的提升。
我想我專注技巧就是覺得自己的理解力跟邏輯能力有問題,所以需要多看點不太要用腦子的書的吧。我的這個層次,真的是讓人無語。
聰明人用方格筆記
我總結了三點:
一、做筆記要有框架,不能想起什么就記什么。
前面讀的有幾本筆記作者是這樣建議的,將你所有想起的點子都記在筆記本上,這樣你復盤的時候,就可以思考自己當時為什么這樣想了。而作者認為,這樣子記沒有效率。由于記得太混亂,不利于以后的翻看跟查找,導致自己可能不會去翻看你當時寫了些什么。
二、框架最好列成的表哥是橫一豎三的格式。
橫著的一行是些題目。也就是說你現在記得筆記是關于什么的。
豎著的三欄是按照:事實-解釋-行動 來記錄。
描寫事實,問自己五個為什么來展開解釋這件事,最后總結采用什么行動。
三、做筆記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腦子更聰明,所以要懂得舍棄。
知道自己記筆記的目的。我的理解是,可以分類寫下各種你想記得東西,但是你要了解你的重點在哪里。哪些是需要你花精力去分析解決的。
筆記女王
這一本是有點漫畫感覺的書,對于沒看過這類型的書的同學來說,會有很多幫助。對于我自己來說,可能就兩點。
首先大塊時間做需要沉浸在其中的事情 。
很多書里提到過的,重要的事情早上做,比如學習需要動腦子思考的,在早上的11點以前做事比較好的,但是每天早上我的時間都是用在了打電話溝通的事情上,我一直沒有改變這種狀態是因為我怕有人說我,但是除了打電話之外,我早上的時間都用在看八卦新聞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看八卦不會動腦子,在別人發現我開小差的時候我就可以瞬間關掉它,但是我學習就不行,說半天還是怕自己沉浸在其中的話會被別人說。但是想一下,真的會有別人說嗎?有時候擔心只是自己給自己的擔心。
我比較有共鳴的是不要想著碎片時間做什么事情。我以前老糾結這里,我覺得自己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我每次進入一個狀態的時候都會要預熱一下,為什么別人不預熱就直接可以呢?他們可以利用等電梯的時候看書,可以利用等公交的時候背單詞。我也試過,但是我覺得這樣真的是超級累,在等電梯的時候可能剛剛開了幾行,還沒明白什么意思,電梯就來了。下一次看書的時候,我還得再往上看幾行,將自己的理解回憶連起來。次數多了,我自己會覺得,這本書我怎么看了這么久?真的是很累人。尤其是在想把一個想法記下來卻沒有可記得東西的時候就會更抓狂。
碎屑的事用在碎片時間上。
我用滴答清單把自己所有想到的事情都記下來,然后在等電梯或是非常狹小的時間看一遍,理一下,看哪些事情是我能在這些時間上做的。比如提醒自己給家人朋友打電話。比如交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