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紉芳
?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 ? 秋雨頻頻,又是一年枯索之季。草木搖落,萬物蕭瑟。讀這樣的句子,未免傷感。“萬里悲秋常作客”,隨著一次次的秋來冬至年盡,我們的人生一再夕陽西下,人生苦短,暮年不遠。斷腸人三個字,就是在這樣的傷感中觸動了我。
? ? ? 是的,萬物皆有緣,人,事,物,甚至有些詞,有些句和你都是有緣分的,他們或與一見如故,或擦肩而過。然而只要有緣,總有一天會與你再度相遇,久別重逢。
? ? ? 這支小曲曾無數次從我嘴邊吟出,帶著小橋流水的詩意,帶著裊裊炊煙的暖意,斷腸人帶著獨步天涯的附庸風雅,從我心頭飄然而過。然而今天,它卻令我凜然一驚,讓我細細思量。七百多年前,馬致遠牽著一匹瘦馬,孑然一身走在西風古道,是以怎樣的心情吟出這短短幾句?何以斷腸人自居?
? ? ? 思鄉?思親?飄零孤獨還是官場失意窮愁潦倒之際的無奈嘆息?作為秋思之祖,《天凈沙?秋思》這支小曲歷來被理解為寄托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訴說著零落天涯的游子在寂寥的寒秋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而今,我卻深以為它是一闕傷情離恨之曲。
? ? ? ? 流落天涯是孤寂落寞的,思鄉思親自然是對親情的無限渴望。然而情悠悠,思悠悠,這種渴望里寄托的卻是對團圓的盼望,承載的是背井離鄉人的拳拳歸心。遙想千里之外那一燈如豆的小屋和屋里影影綽綽的親人,帶給人的往往是溫暖的希翼,是心底的撫慰,而非斷腸之痛。
? ? ? 不論是“舉頭望明月”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皆有“月是故鄉明”的那份親切。凄清的思念中,心頭涌起的是明月照我心的光明和慰藉,是揮之不去的往日柔情。即使是“千里思親獨遠歸”“萬里思親況味辛”,身雖遠,味雖苦,卻也是緊緊的牽連在心底,雖苦猶甜。 而“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家中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更是流淌出思鄉思親時千里之外親情相照、遙遙相望中那份遠在天涯又近在咫尺的人間暖意。
? ? ? 曹丕《燕歌行》里也有斷腸句,“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此處雖是切切的思念和魂牽夢繞的牽掛,然而令人憂傷的卻是,秋風蕭瑟,草木搖落,君為何故,淹留他方?如果你真的愛我,惦念著家鄉,為何久久在外游蕩遲遲不歸?少婦的思念中更多的是對感情的質疑,是對丈夫漂泊無定的心的無從把握,是“過盡千帆皆不是”的癡情悵失,是恨極天涯,肝腸寸斷。所以,斷腸其實是情斷,是離殤,是無望之留戀,是孤獨之渴念。
? ? ? 斷腸等于心碎,是茫茫不知所向,是等無可等,牽無可牽。因為再沒有了心有靈犀兩心相照的默契,沒有了雖不能朝朝暮暮卻此情久長的承諾,成了孤魂一縷,無處話凄涼。
? ? ? 愛是沒有距離的,哪怕相隔萬里,只要兩情相依,天涯不遠。而唯有傷心之地不可留,當緣盡情滅,不如離去,黯然天涯。
? ? ? ? 張愛玲一腔癡情被胡蘭成傷的支離破碎。她雖生于上海長于上海,與上海水乳交融,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緣。然而,卻在正是炙手可熱、紅得發紫之時,決然離開了上海,遠赴海外。那樣一個熱愛人間煙火、迷戀上海熱鬧繁華的人,從此離群索居,獨來獨往。摯愛的上海完全成了她的傷心地。“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愛情的幻滅,使她如一葉漂萍,斷腸天涯。 從此“寄住在舊夢里,在舊夢里做著新的夢”,客死異域時,只有那輪孤月為她映照心中的故鄉,哀悼她回望故鄉的癡心,安撫她孤獨破碎的愁腸。
? ? ? 臺灣作家三毛曾浪跡天涯,年輕時就遠赴人跡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獨自一人萬水千山走遍,然而她筆下流淌的全是人間溫暖,樂觀幽默令人捧腹,達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被海峽內萬千讀者熱愛。因為那時,她有摯愛她的荷西。荷西在世時,她說“如果父母荷西任何一個在世上還活著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荷西走了,她就選擇了自殺,全然不顧父母的感受。為什么?親情無法代替愛情。她說,相思像蟲一樣將我的身體啃出一個空茫的大洞,淚永遠滴不完,不如歸去。
? ? ? 唐婉與陸游情深意篤而被迫分開,一個另娶,一個另嫁。于沈園不期而遇,陸游集一腔愁緒揮筆寫下《釵頭鳳·紅酥手》,唐婉塵封于內心的千般委屈萬般柔情被激活,悲慟之下和《釵頭鳳·世情薄》,相思成疾,怏怏而卒。留下陸游淚千行,枉斷腸。斷腸,的確是有情人之間的死別離恨。
? ? ? ? 馬致遠原名視遠,后改名致遠,意在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他年輕時也曾追求功名,無奈仕途坎坷。雖中年中進士,官至五品,但與他年輕時成大器,為黎民百姓做事的政治抱負相去甚遠。于是他把精力放在文學創作上,閑暇時創作了大量的雜劇和散曲,不但聲名遠播,還使家人在“靖難之役”中避禍。據說燕王酷愛馬致遠的雜劇和散曲,對他很是崇敬。遂下令在馬致遠的故鄉逢馬不殺,使其一家老小性命保全。后來他辭官歸隱,效陶淵明之志自號東籬。從這個意義上,既已淡泊名利,樂山樂水,自然不至于因而漂泊無定而傷心斷腸。
? ? ? ? 作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他的雜劇也流傳甚廣。《漢宮秋》《青衫淚》《岳陽樓》等尤其有名,他的真情實性也在這些作品中得以淋漓盡致的揮灑。《漢宮秋》中,馬致遠筆下的漢元帝溫柔多情,對昭君愛得如癡如醉,儼然是個憐香惜玉的多情才子。大局所迫不得不舍棄昭君并與之割恩斷愛,他悲愴無限,萬念俱灰。《長生殿》作者洪升評價道:“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這難道不是馬致遠內心深情一面的流露?
? ? ? ? 而他的散曲《瀟湘夜雨》“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以及《 煙寺晚鐘》“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凡此種種,都顯示出馬致遠實在是一個情深之人。
? ? ? 如此,不難推斷出,斷腸人在天涯,流露出的實在是一份深情難絕而又痛苦傷感的情緒。“過眼煙云散隨風, 幻化金頂伶仃松。 分分合合世間愛, 緣起緣滅一場空。萬念俱灰漸憔悴, 只羨世外比丘僧。 ”想來馬致遠也是一情種,怎奈生命中緣起緣滅一場空。因此,才有了斷腸人在天涯的慨嘆。
? ? ? 而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斷腸人不必在天涯,因為陌路即天涯,恩斷義絕,便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