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七章~蔡邕 東漢滅亡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西漢時期的軍事勁敵是匈奴,那東漢時期的軍事勁敵又是誰呢?

他說,東漢時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體呈沒落狀,已是吊打模式。歷史進入東漢后,主要工作是內部維穩,尤其是對付西部羌族勢力。彼時疆域上羌族已經屬于大漢王朝,只是內心還有那么一絲倔強,不愿臣服,先后爆發過三次大規模的起義,這三次羌族起義持續六十余年,客觀上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

我問,羌族在今天什么位置?

他說,青海、甘肅一帶。

我問,借鑒西域都護府的屯田政策不行嗎?直接在這些區域駐兵。

他說,行不通。西域都護府設立的前提是西域眾多小國擁護,就如同美國在日韓駐兵的前提是日韓是親美的,美國在俄羅斯駐兵試試?當整個羌族區域都不怎么親漢時,駐兵是駐不住的。

我問,那采取什么管理策略?

他說,就是攆雞模式,你在青海不老實是吧?我要求你必須舉家搬遷到甘肅,哪個區域不老實,要求哪個區域整體搬遷,遷到漢族居住區,與漢民雜居生活。同時又在今青海西寧、樂都一帶建立屯田區,長期駐軍屯墾,切斷羌族群體漢居區與暴亂區的聯絡,讓他們搞不起大串聯,類似森林火災時主動砍伐以建隔離帶。

我說,給予漢化唄。

他說,是的。鄭吉當年迎降日逐王時,日逐王就是匈奴王,帶著萬多人馬歸降大漢王朝。那大漢又如何處理這些匈奴呢?就是把他們融入高濃度的漢族生活區。當時漢宣帝封日逐王為歸德侯,留居長安。對付羌族也是如此,第一步是先給攆到甘肅區域,你若是還不老實?則會繼續往關中攆,甚至攆至長安。后面我會給你講到五胡亂華,整個黃河流域成了胡人的天下,可最終結果呢,我們反過頭來把他們給漢化了,你就知道漢族文化有多強的滲透力,這就是為什么我調侃你未必不是胡人之后,我不是亂講的,是有歷史依據的。

我問,當時,甘肅不是董卓的天下嗎?

他說,那是后來了,已經到東漢末年了。董卓能發展起來,就是借助的羌族叛亂風。董卓是這個區域比較有名的鄉紳,德高望重。大漢朝廷覺得,應該在羌族區尋找有威望、有實力的代理人。選來選去就選到了董卓,一次次鎮壓羌族叛亂的結果就是,董卓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道理很簡單,羌族叛亂規模越大,東漢政府給董卓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否則鎮壓不了,最終把董卓養成了一方霸主。霸到什么程度?甚至敢覬覦大漢江山。

我問,董卓為什么進京?

他說,何進請來的。當時朝廷內部斗爭激烈,外戚與宦官奪權。何進是外戚,皇后的親哥,經過一系列的操作已經基本獨攬大權了,但是被宦官們視為眼中釘,彼此都想清除對方。袁紹建議何進把董卓喊進來,利用董卓驍勇善戰的西北軍把宦官集團一窩端。這就如同村里選舉,一方喊來黑社會助陣,董卓扮演的就是這么個角色!結果,沒想到,董卓一進京,沒人能拿捏得了他,鳩占鵲巢了。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到西晉時期,司馬家族內亂,兄弟爺們之間打仗,打不過就喊外族盟友來助陣,結果導致胡人霸占中原,后面的唐朝安史之亂也喊過外族盟友來助陣,而且是官方喊的。

我問,不是還有何進嗎,他也拿捏不住董卓嗎?

他說,董卓進京前,何進腦袋就搬家了!宦官集團一聽,你要調集集團軍來滅我們?那我們先把你滅了,董卓還沒到,就設計把何進殺了。袁紹、曹操一聽,啥?老大腦袋被人砍了?于是帶兵把宦官集團給滅了。最初何進應該聽曹操的,曹操反對召董卓進京,覺得就是殺幾個太監而已,咱自己就辦了,何必用牛刀?

我問,是不是那時曹操還沒有話語權?

他說,當時他跟袁紹都還是何進的小跟班,而且他跟袁紹也沒法比,袁家那可是四世三公,大貴族。而曹操呢,雖然也算貴族出身,但有污點,就像郭德綱調侃于謙是宦官之后,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這個時期的曹操只是初露鋒芒,舞臺上唱戲的主角還是何進、董卓、王允。

我問,若是讓您評選三國男一號,您選誰?

他說,肯定是曹操!

我問,請你著重給我講一下三國吧。

他說,你的初衷是著眼大局,熟悉歷史框架,而三國是三歲小兒皆知,并且每個人對三國都有自己的解讀,無論誰來講,哪怕易中天來講,也是一人難稱百人心。

我問,您如何評價易中天?

他說,易中天是一個很幽默的人,能把枯燥的學問幽默化輸出,這是天才級選手,還有那個講刑法的羅翔,比深入淺出的境界更高的是深入笑出。

我問,您看過《百家講壇》嗎?

他說,看過。

我問,能記住誰?

他說,易中天、于丹,因為他們倆屬于招牌系列,王立群我也關注過,因為他講過關于我的專題,探討張良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問,易中天與于丹還有王立群,你更喜歡誰?

他說,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易中天,他身上有一股力量,胸懷大志,想成為一個劉歆、班固、蔡邕這樣的人。你知道嗎,在古代,每一代都有“史學家”想以一己之力重寫歷史。易中天在參加《百家講壇》后,就發了大愿,重寫中華史,用十年來完成。我認為這會使他站在全新的高度,不僅僅會在當代史學研究領域有位置,在未來的史學研究領域也有一席之地。

我說,貌似已經完工了,前兩本,我買過。

他問,你讀后感覺如何?

我說,耳目一新,對他這個人也有了新的認識。過去覺得他不過是個研究文學和歷史的網紅教授,但認真審視了一下他做的這個事,還是會讓人肅然起敬,至少他敢想,一般人連想都不敢想。

他說,一般人也敢想,只是想了也白想,寫了也白搭,因為你沒有名氣,出版社是不會給你出版的,最終也無法面世。他是天時地利人和。

我問,這些學者解讀歷史有沒有局限性?

他說,肯定會有,身份的局限性。若是讓清朝皇帝來解讀三國,肯定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因為他們處于平行高度,感同身受,視角相似。學者也是老百姓,是有想象力天花板的,就如同王立群解讀張良,講的頭頭是道,而在我看來,他講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人,只是恰好跟我重名而已。

我問,三國時期的歷史,為什么如此精彩?

他說,精彩取決于兩點:第一、有文學作品加持,《三國演義》結構宏偉,寫了大量精彩的戰爭場面,既有情節也有韜略,把整個三國時期的人物全部推成了網紅,至今人人耳熟能詳。其實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精彩,但不是每個朝代都有幸被創作成《三國演義》類的傳世大片;第二、三國時期是群雄逐鹿模式,不是一個勢力推翻另外一個勢力,而是主角隕落了,幾大配角爭相上位。群雄逐鹿就是你射死了鹿也未必能拿走鹿,整個局勢是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的,讓人應接不暇。最初是何進占領先機,請董卓入京,結果引狼入室,董卓據有優勢后,然后王允殺董卓,王允獨占鰲頭不到一個月,機會又落到了袁紹與袁術兄弟倆身上。

我說,袁紹袁術兄弟倆,在《三國演義》里總感覺蠢蠢的。

他說,那是錯覺。若不是因為內訌,大漢江山就姓袁了!東漢末年,他倆分別在一南一北稱霸,遙相呼應,大有一統天下的勢頭,當時的貴族門閥也希望袁家來實現改朝換代。事實上呢,和大家期望的剛好相反,袁氏兄弟倆是同父異母,娘的身份不同,一直以來彼此瞧不上,甚至想弄死對方。袁術與袁紹的死對頭公孫瓚結盟,袁紹則聯合袁術的強敵劉表,兄弟倆成天窩里斗。后來的風云人物曹操、劉備當時都還是打醬油狀態。所以說,歷史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偶然性。

我問,出現群雄爭霸的根源是什么?

他說,這個觀點前面談過多次,就是帝王基因逐步弱勢了,壓不住冉冉升起的強勢基因了。所有的內訌都是因為老大不行。郭德綱在,岳云鵬、于謙都反不了,若是郭德綱不在了?很快就會三分天下,一派是擁護郭麒麟的,一派是擁護于謙的,一派是擁護岳云鵬的,三派爭來爭去,結果最終姜昆成了德云社的新掌門。

我問,董卓算不算人才?

他說,絕對是人才,他的形象取決于后人的書寫,你可以把他理解為王莽的翻版,成王敗寇。文人是很有骨氣的,大學問家蔡邕在董卓死后都表示過嘆息、緬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董卓應該是一個很有魄力、很有家國情懷的人,至于說鳩占鵲巢,之前我也講過,誰遇到權力不迷糊?

我問,王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殺的蔡邕?

他說,蔡邕是個文學家、史學家,當時是有計劃以一己之力重寫中華史,王允想了想,那這個人不能留,還不知道他把我寫成什么樣子。于是,給咔嚓了。王允其實比董卓更加心狠手辣,王允拒絕了董卓部下的投降,還有就是殺了蔡邕,因而失了民心,掌權不到一個月,下臺了。你知道為什么易中天一定要重寫中華史不?就是對歷史人物研究多了,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偶像與史學者的使命,而且往往是什么情況?爹寫不完兒子繼續寫,這是何等的信念。易中天寫完中華史后,哪天他真的要離開了,他也會心滿意足的閉上眼默念:此生已完成。

我問,我該怎么理解蔡邕呢?

他說,一個有司馬遷史學抱負的張衡,只是把張衡的發明創造替換為書法+音樂,前面我們提到了多個開山鼻祖,那么蔡邕可以理解為書法界的祖師爺,他還是東漢時期的大音樂家。

我問,王允、董卓、蔡邕,算不算三國時期的人物?

他說,算是序幕吧,因為當時核心主角都還沒有登場,雖然此時是群雄逐鹿,但是大家都只能做地下主角,臺上的主角依然是漢獻帝劉協。

我說,感覺劉協太窩囊了。

他說,劉家大勢已去,劉協九歲繼位,先是董卓的傀儡,然后又被輾轉了幾手到了曹操手里,曹操對他是真不錯,至少使他過上了安穩的日子,他也平穩的把政權過渡給曹家,自己安享晚年,保住了劉邦和劉秀的血脈。他也挺能活的,曹操曹丕都死了,他還活的硬硬朗朗的,末代皇帝能壽終正寢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我說,我發現整個三國時期出現的人物,都不陌生,因為我們玩的網絡游戲主要是三國題材的,每個人物都會頻繁地出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技能。

他說,三國系列是整個游戲時代最大的IP。

我說,尤其是呂布、貂蟬這對CP。

他問,在游戲里,呂布屬于什么級別?

我說,戰神,絕對的王者。不是有個笑話嘛,關羽說,呂布你站起來,呂布問為什么,關羽說你先站起來。呂布站起來后,關羽傲慢地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他說,前面我不是給你科普過嗎,帶兵打仗,考驗的不是將軍的單挑能力,而是指揮能力,最終拼的就是腦子。我一直都覺得呂布是個有勇無謀的悲劇人物,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沒腦子,他誅殺董卓等一系列操作給自己帶來的江湖評價就是:為人反復,不值得信任和結盟。說起有沒有腦子,你若是有興趣,可以把曹操當謀略天才去認識,然后去重新看新版的《三國演義》,你會發現,曹操的每一次出場都很性感。

我問,你如何看待新三國與老三國?

他說,翻拍四大名著,每一次肯定都是罵聲一片,新《西游記》有人看嗎?投資人、導演知道這個局面嗎?知道。那為什么還會拍?就是他們堅信,終究有后來人懂他們。為什么大家迷戀老版的《西游記》?就是被先入為主了,六小齡童版的《西游記》符合小朋友的胃口,深入每一代娃的心,但是從原著角度講,新版的才是經典,更能經受起時間的考驗。新三國相比老三國,最大的變化,就是對曹操的刻畫,從奸賊到中立,更客觀了。

我問,曹操跟蔡邕是老鐵?

他說,我個人認為,曹操很欣賞蔡邕,也可以理解為崇拜,畢竟蔡邕在當時差不多相當于莫言+啟功+譚盾。

我問,蔡文姬,在當時有沒有名?

他說,蔡文姬在今天很有名,游戲功不可沒,還有就是有些歷史書把她歸類成了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但是,在當時她的名氣并不大,而且蹭的是她爹蔡邕的人氣。她被匈奴搶走后,在那邊結婚生子,生活了十二年,已經被時代給遺忘了。到曹操掌權后,越想越不是個事,于是就花重金把她贖回來了,也就是那個典故,文姬歸漢。今天呢?正好相反,很多人對蔡邕很陌生,反而對蔡文姬很熟悉。你知道蔡文姬是哪里人不?

我說,知道,河南杞縣圉鎮,我去過,當地對蔡文姬這個IP不是很重視,搞了個文化館還被流浪漢占領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鄉下,太偏僻,沒有旅游開發的價值。鄉鎮上有個白色的蔡文姬雕像,上面有郭沫若寫的三個字:蔡文姬,就這些東西,至于蔡邕的痕跡?幾乎沒有!蔡文姬有名氣也有才氣,我很好奇她結過幾次婚?

他說,去匈奴之前就結過一次婚,在匈奴又結了一次,且生了倆娃,從匈奴回來時已經是個中年婦女了,曹操把她許配給了你們一家子,叫董祀,弄不巧,你還是蔡文姬的后代。

我說,那我還有可能是董卓的后代呢!不過我不希望是董卓的后代,反面人物。

他說,你一定想著,若是史書把一個人描寫成了黑色的,那么一定是刻意遮住了白色部分,同理,若是把一個人描寫成了白色的,那一定是遮住了黑色部分。越是大人物越是立體的,有陰有陽,有圓有缺,而且一定有愛。若是哪天你通過科技手段證實自己是董卓之后,也不必難過,他一定是個大愛之人,否則帶不了兵,成不了氣候。

我問,蔡文姬嫁董祀后,過的如何?

他說,過的還不錯,他們倆算是姐弟戀,生了一兒一女。有史書說蔡文姬的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司馬師是西晉的奠基人。但是,這個說法不是很準確,司馬師的第三任妻子是羊徽瑜,羊徽瑜的媽媽是蔡邕的另一個女兒,也就是說,羊徽瑜應該是蔡文姬的外甥女。

我說,看來,從通婚角度來看,古代貴族與老百姓之間幾乎是物理絕緣的。

他說,今天也是物理絕緣的,不用說高了,你跟縣長做親家的概率都無限接近于零,相信不?

我說,過去不信,現在深信,我在縣城生活了這么多年,與科級干部都幾乎是物理絕緣的,即便認識也是點頭之交,何況是縣長了,我都沒見過縣長。

他說,但是,研究歷史久了,你就會覺得縣令仿佛也只是打醬油的,不值一提,因為史學的主角只有王侯將相。

我說,我挺羨慕古代人的,能娶那么多媳婦。

他說,錯了,媳婦只能娶一個,小妾可以納,但是也不是隨便納,若是諸侯級,可以娶九個,一般官員只能娶三個。

我問,大老婆與小老婆生的娃,有沒有區別?

他說,那區別大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袁紹跟袁術為什么不對付?就是因為袁術是嫡出,而袁紹是庶出。小老婆生的能耐更大,那肯定想把大老婆生的挑落馬下。

我說,類似事業編與合同工,表面上看起來一樣,其實云泥之別。

他問,若是三國人物讓你選,你選跟著誰?

我說,肯定司馬懿,最大的贏家。

他說,若你的確是個人才,而且出頭的很早,你肯定不會跟著司馬懿,而是先跟著董卓,后跟著袁紹,再跟著曹操,再跟著司馬懿,是這么一個路線。人才都是跳來跳去的,很少有從一而終的。三國時期那些謀士,都是跳槽專家,你看賈詡,最先是董卓的人,又跟過李傕、郭汜、段煨、張繡……

我問,你們古代不講忠誠度嗎?

他說,不管什么年代,人才跳槽都屬常規操作。你觀察一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高管變動,你就會發現,這些人也是跳來跳去的,就是我跟你是競爭對手,但是我跟你手下的人沒有仇恨,是人才,我就想拿來用。

我說,看來,忠誠也是相對的。

他說,都是打工人,忠于自己的職責就好。不站隊,做一個中性的良才,那么不管誰上臺,都喜歡用你,因為欣賞你的才華。這也是前面我跟你提到的,為什么朝代更迭了,貴族還是貴族。就是因為他們普遍是人才,他們需要皇權庇護,皇權也需要他們支持。

我問,曹操為什么沒稱帝?

他說,死的有些早,再給他二十年,他可能就一統江湖了。當時雖然叫三足鼎立,其實是曹操一家獨大,孫權與劉備沒有任何叫板的實力,你別光看地圖覺得的確是三分天下,其實當時整個中華文明就是黃河流域,全在曹操的掌握之中。再者,曹操是摸著王莽過河的,有王莽的前車之鑒,曹操稱帝一定會給自己預留足夠長的緩沖時期,曹丕若是能活到曹操的年齡,也一統江湖了,無奈太短命!司馬懿家族為什么能一統江湖?是因為他們站在了曹家肩膀之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8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08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74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6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7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6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7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0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26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1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27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5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4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32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9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