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每回走在古鎮的青石板路,看著白墻黑瓦,古色古香,總有一種時代穿越的感覺。如果再逢上雨水綿綿的日子,小巷里慢慢走出一位撐著油紙傘,穿著藍布上衣,黑色長裙的姑娘,裊裊婷婷,不急不緩,特有的民國范使人看著著迷。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描繪出多少人夢中江南的美好,都希望能在古鎮江南逢上一個丁香一樣,結著些許愁怨的姑娘。
如今的古鎮早就沒有往日的那種古樸,寧靜,街道雖然還是原來的模樣,可走在街道上的人們,已經沒有古鎮應有的從容,當然不會有老戴的彷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人的煩躁,急不可耐的心態。每逢周末,古鎮喧囂嘈雜,舉目四望人頭攢動,說摩肩接踵、揮袖如云也不為過。古鎮似乎就是另一處購物消費場所(似乎本來就是),那種本應有的空靈,似乎已經蕩然無存,人們都忙著呼幺喝六,匆匆趕路覓食打卡。沒有人在意身旁是否有打著油紙傘的姑娘,又有誰會看到她的臉上是否結著愁怨。來來往往的行人,腳步那么匆忙,到了休閑處為何還要這么忙碌?
很多時候寧可走的遠一些,到偏僻處,最好是還沒開發的古鎮。雖然有些破敗,交通也不是最方便,但那才是古鎮該有的樣子。斑駁的墻壁,那是歷史的滄桑,那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積淀著古人多少年的印記。那黑瓦白墻,或許顏色都已經變得灰暗,但那才是她應有的模樣。就像本來就是一個頤養天年的老太太,非要打扮成小姑娘,被打扮的人別扭,看的人會舒服嗎?給人的印象就是“老黃瓜刷綠漆”的感覺。也不用奢望出現油紙傘,花折傘,也不用有丁香一樣的姑娘。人走在這樣的街道,看著古樸、干凈而又安靜的四周,逢著一位當地的土著,無關乎是老人還是小孩,抑或是姑娘,很自然地走在街道,做著他/她該做的事就好。沒必要去刻意,去裝模作樣,一切如常就好。
曾經去過無錫的榮巷,給我就是這種感覺。走在那老舊的狹窄街道,看著兩旁的老房子不怎么高的屋檐,那街道卻顯得悠長深邃。此時如果逢著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或許才能體會當年戴望舒的心境。或許還有偶而會出現的古樹,在古樹下的桌椅上,問當地人討一碗當地的野茶喝著,靜靜地坐上一個下午,或許更能品味古鎮老街的味道,或許你還可以聽到老街低沉的呼吸聲,只是這樣的老街已經越來越少。
去年秋天去的金澤古鎮也是不錯,里面一座一座接連的古橋,有著江南水鄉特有的靈動。如果你正上橋,對面橋頭走來一位撐著油紙傘,穿著漢服的姑娘,人還未看見,那油紙傘卻已經出現在你眼前,此時的你是不是會有一種感慨,此景本應夢中有啊。如果天空還下著雨,雨滴在湖面上蕩著圈圈,擦肩而過的油紙傘,你聽到的滴答聲是否就是聲聲穿越時空的召喚?此時你就忍不住想看一眼對面的姑娘,她的眼中是否結著幽怨,那臉上是否有淚痕?望著遠去的身影,你是否會懷疑自己,這是夢境還是現實?
回到城市,本該穩重的老年人,晚上卻喜歡急著趕場子,隨著高亢的音樂聲響起,廣場舞大媽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搖晃著,在那里自我陶醉。那快節奏的音樂,聽著總感覺太刺耳,和她們的年齡格格不入,和晚間本應靜謐的氛圍不相稱。每天幾乎都受著折磨,真想逃離城市,去往某處安靜的古鎮,陪著我一起悠悠老去。
2020.4.9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