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優秀的教師需要用一生去備課,沒有好的備課就沒有好的教學。
跟著余映潮、王君、肖培東等20位語文名師的備課思維,走進一堂堂高效的、深受學生喜愛的中學語文課堂。
【內容簡介】
優秀的教師需要“用一生去備課”。本書是余映潮、王君、肖培東、凌宗偉等20位語文特級名師的備教手記。一堂優質的、動人的語文課是怎么煉成的,他們的語文課為什么深受學生喜愛?在這些特級名師的親筆備教手記中,無一不彰顯著對語文課、對教育智慧的思考和體悟。
【作者簡介】
主編:劍男,《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主編,著名詩人。有詩歌入選多種選集及中學語文實驗教材,著有《激憤人生》《散頁與斷章》《劍男詩選》。
作者:
余映潮,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曾被張定遠先生譽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學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創建了全新的"板塊式、主問題、詩意手法"閱讀教學藝術體系。精彩的課堂教學受到各地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普遍歡迎。
王君,著名語文特級教師。著有《王君講語文》《青春課堂:王君與語文教學情景創設藝術》等專著。倡導“青春之語文”的教學理念,在全國有廣泛影響。
肖培東,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國培計劃”教育講座專家,《語文學習》雜志“鏡頭”欄目主持人。著有《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
【目錄】
目錄
《孤獨之旅》備課與教學筆記 余映潮
賈平凹《風雨》備教筆記 王君
那兒,多余的東西是沒有的 肖培東
——《祝福》備課與教學手記
將設計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 凌宗偉
——《變色龍》教學手記
《勇氣》的備課與教學筆記 朱震國
《囚綠記》備課手記 胡明道
《再別康橋》備教手記 茹清平
“嘗試抒情”備教筆記 鄭桂華
《范進中舉》備課手記 李衛東
《沁園春?雪》備教手記 程少堂
撕開現象的黑云 熊芳芳
——《雷雨》備教手記
走進“邊城”,走出《邊城》 覃國平
——《邊城》拓展探究札記
《皇帝的新裝》教學手記 丁衛軍
《故都的秋》備教手記 齊澤宏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備教手記 王海洋
《鬧市閑民》備教手記 何郁
《項脊軒志》教學手記 劉文東
《松鼠》備教手記 郭志明
幽愁暗恨琵琶聲 王世發
——《琵琶行(并序)》備教手記
《荷花淀》教學手記 蔣文學
【精彩書摘】
《孤獨之旅》備課與教學筆記
余映潮
2012年8月18至20日,第六屆“人教杯”語文教師與作家同行——文學作品解讀與教學觀摩研討會在江西九江召開;地點在九江市的星子縣。
此次會議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會議邀請了包括舒婷、曹文軒、梁衡、趙麗宏、王充閭、劉慈欣、杜衛東等在內的十多位全國知名作家參會。他們的作品都曾入選過人教版中學語文教科書或配套讀物,有些已經成為語文教材中的經典。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0名一線語文教師和語文教研員參加了會議。
2012年6月份,人教社中語室主任王本華老師打電話來,請我在此次活動中講授著名作家曹文軒的《孤獨之旅》。
這是從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中節選的課文,篇幅很長,約4000字。
暑假中,在一個陌生的小縣,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語文同仁,代表人教社,甚至代表中學語文界,講一位特別有名的作家的作品,作家本人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聽課,然后他還要評課;講課時還要面對許多到會作家的睽睽眾目,特別是還有梁衡先生、舒婷女士、趙麗宏先生在場,還有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巢宗祺先生到會;且我又將是第一個登臺講課——這個壓力,不知道有多大了。
我開始研讀課文,開始收集資料,開始了我的極為精細、深入的備課歷程。
我閱讀了曹文軒的大量作品:《草房子》《小說門》《青銅葵花》《根鳥》《紅瓦》《天瓢》等。
我閱讀了關于欣賞曹文軒作品的大量學術文獻:《曹文軒兒童小說風景描寫研究》《曹文軒純美小說的語言藝術》《論風景描寫在曹文軒兒童小說中的作用》《曹文軒成長小說鄉土抒情的美學風格》《論曹文軒成長小說中的流浪情結》《論曹文軒小說中的自然主題》《淺論曹文軒小說的畫面描寫藝術》……
我做了很多讀書筆記。如曹文軒的經典語錄:
寫作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
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美的力量更巨大。
未經凝視的世界是毫無意義的。
離開風景,一個人的行為是不可能得到圓滿的解釋的。要告訴孩子,風景描寫是寫作的基本訓練。
……
如關于曹文軒小說中“風景描寫”的論述:
水意象:曹文軒小說中的“水”的性格是比較安靜的。這個平原水鄉的背景似乎給作品定下了一個基調:優美而非壯美。
陽光意象:在作者筆下陽光意象也多次出現在文中主要起到一種調節和控制作用。沒有光,就沒有顏色的變化。總之,陽光的在場,定下了作品的色彩:明亮而純凈。
花草樹木意象:一幅優美秀麗的風景畫缺少不了花草樹木的點綴,而如此的花草樹木仿佛是風景的“精神”,它們是生長著、變化著、更新著的生命。
當讀者觸目皆是滔滔流動的河水,純凈幽雅的陽光,蔥蘢鮮活的花草樹木,感受主要是對自然的禮贊、感動。
……
如有關文獻中對曹文軒作品的評價:
作者塑造了許多面對人生挫折、困厄而不低頭的人物形象。寫了困境中奮斗的精神,寫了在患難中不斷提升不斷超越的心靈境界。
曹文軒先生曾經說過:“我甚至想把苦難和痛苦看成是美麗的東西。正是它們的存在,才鍛煉和強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們的存在,才使人領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種徹頭徹尾的幸福感。”
他的眾多文本中雖然有苦難有悲劇感,但悲憫與憂郁、憂傷是有節制的。
……
我編寫了課文的“細讀指南”:
《孤獨之旅》:文學的美感,內容的美感,章法的美感,手法的美感。
從小說技法的審美來看,有如下方面的表達技法需要欣賞。
第一類:背景設置(環境描寫)、場景安排(環境描寫)、視角運用、情節設置。
第二類:懸念、伏筆、照應、線索。
第三類:文中波瀾、情景渲染、襯托或映襯、穿插手法、情節節奏、內容詳略。
第四類:象征——“鴨”的描寫的線索作用與象征意義。
第五類:詩意小段的敘述方式、畫面描繪的精彩筆墨。
第六類:提煉作品中寫“孤獨”的技法。
細讀并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語言卡片:字形,字音,雅詞,精美的疊詞句,準確運用動詞的句子,自然環境描寫句。
句段品味:10處。
課文賞析:短文一篇。
景物描寫的作用專題欣賞:短文一篇課文中“鴨”的描寫課文輯錄一則。
很有意思的是課文中“鴨”的描寫:
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只鴨子本身,又有著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恒的水聲。
(這里寫的是:離開了家鄉,出發了。)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后,忽然有了興致,就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這里寫的是:遠行,到了遼闊而陌生的地方,點示故事的場景。)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恐自己與這只唯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托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插回翅膀里。
(這里寫的是:流浪的感覺,顯現“孤獨”。)
鴨子在這里長得飛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當它們全部浮在水面上時,居然已經是一大片了。
(這里寫的是:時間在流逝,隨遇而安。)
那十幾只受了驚的鴨,居然寸步不離地挨著主人蹲了下來。
(這里寫的是:經受磨難之后的寧靜。)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并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這里寫的是:鴨們,杜小康,長大了,成熟了。“鴨”的線索,貫串全文。)
我寫下了我的“備課日記”:
從8月7日起,我就真正進入了備課階段。
8月7日:下載資料,在網上看電影《紅房子》。寫出給人教社的教學簡案。
8月8日:研讀教材,聽我自己原來的評課錄音,尋求關于本課教學創意的思想火花。并寫下了“教學創意”:
課型:小說閱讀課
課時:一節
教學創意:文意把握,片段細讀
創意說明:本課為長篇小說的節選,近4000字的篇幅,如果單單朗讀一遍,也大約需要18分鐘,難以在一個課時里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運用“長文短教”的教材處理技法,在大體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片段細讀,深入課文,品析人物,賞析語言文字表達的妙處。并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形成比較雅致的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研讀活動。
8月9日:下載大量與作者與課文有關的論文資料,閱讀論文資料,做閱讀筆記。
結合本課教學而言,曹文軒的兩句話*重要:
面對苦難,我們應抱有感恩之心。
我所講的苦難教育也好,審美教育也好,情感教育也好,就是讓他們慢慢通過看文學作品,來得到一點熏染,使我們的這種理念多少得到一點落實。
這兩句話給我以啟示:這個課的教學創意一定要以簡馭繁,設計活動,直擊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