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特殊家庭的原因,很多人覺得我很幸福,能被很多人關心和愛。甚至包括那些關心我的人,也覺得我是幸福的。每每聽到這種聲音,我不做辯護,表示認同。事實上,我愛我的家人,但是并不會把家人當做后盾。
每當取得小小成績的時候,我會開心的分享給家人,但麻煩事兒從來不提。比如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不會和家人吐露心聲。身體有不舒服的時候,也就挺挺過去了,幸運的是我也一直很少生病。
報喜不報憂,這好像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很多人大概都是這個樣子。但我應該是比較偏激的哪一種,在我的內心一直有一種聲音,只有做了好事情,家人才會開心,而我是絕對不能給家里添亂的。
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你跟父母的關系,就是你和世界的關系;你跟父母的相處模式,就是你和世界的相處模式。”大概是因為多年來和家人這樣的相處模式,導致我產生了一些狹隘的、片面的想法。比如,我極度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外界的評價是評判很多的標準;當我身上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甚至會覺得別人也許會嘲笑我。這些存在我身上,牢不可攻的觀念最后因為一個小小的做法而開始有一些松動。有一天和一個親戚打電話,我和這個親戚日常聊天并不多,在我心里親戚對我的接納程度也不高,甚至她有評價過我不漂亮的言論(我知道也僅僅是中肯的評價)。礙于當時聊天氣氛較為尷尬,我轉換了一下心態(tài)。把這個親戚當做一個親切的好朋友,滔滔不絕的開始給她分享我的日常,大概是我的熱情一下子帶動了她,后來我們竟然足足聊了40多分鐘。這件事情給了我一個反思,如果對方讓你覺得不知道如何相處的時候,可以把他當做一個老朋友,把他當做一個非常接納你、喜歡你、欣賞你的人,帶著這樣的想法再去相處,也許你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在擁抱你、接納你。
張德芬說過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與人相處,首要的是學會悅納你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