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導師的逼迫之下看論文,但看了好久覺得收效甚微,甚至看完之后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后來在偶然間聽朋友說了“奇葩說”中艾力的34個金幣時間間管理法則,從上周開始試了一周,發現效果蠻不錯的!
01 ?34個金幣時間管理法則
34個金幣時間管理法則是指,如果你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中午休息一個小時,你一整天醒著的時間總共就有17個小時,把半個小時算做一個金幣,這樣你一天就有34個金幣。
你每浪費半小時,你就浪費一個金幣,一天下來,你可以算算你浪費了幾個金幣,把你醒著的這17個小時記錄到excel表格當中,算算一整天你浪費了多少時間?如果每天記錄你嫌麻煩的話,可以一周記錄一次,艾力在他的書《你一年的8960小時》中提到,他一般會在一周或者隔一段時間記錄他這段時間做的事,如果某個時間段他想不起來他所做的事,都算做是浪費的時間。
但是人往往只有做了無聊的事才會想不起來,比如說,刷微博,上微信等等。如果某段時間你跟朋友聚餐了,你一定會記得,如果你背了一篇英文課文,你一定會記得,如果你看了一本書,你一定會記得!
02 每周列一個excel時間管理表格
上周,我嘗試著為自己列了一個表格。
首先,我會把我這周必須要做的事情都列出來,比如哪個時間段是我的上課時間,在表格中標注上課并用綠色標注。
其次,我會用黃色標注我洗漱、吃飯、走路等等事情,這些事情都與我的工作學習興趣無關,但又是我一天中不可避免要花掉的時間。
我會用紅色標注我浪費的時間,因為這部分時間可能是我去刷手機、也可能是我跟無關緊要的人聊天,總之一切想不起來干了啥的時間我都會用紅色標注。
最后,我會把我的興趣時間用藍色標注,包括,我今天看課外書的時間,我寫作的時間,我練書法的時間,總之,一切花在我興趣上的時間我會用藍色標注。
03 ?記錄做過的事,統計浪費的時間
一周之后,統計這周看的見的成果。比如,看了幾篇論文,看了幾本書,寫了幾篇文章,練習了幾首吉他曲目等等。
就在這短短的一周時間,我發現自己看了兩片論文,做了10多頁筆記,寫了6篇文章,跟導師匯報任務時沒有像往常一樣手忙腳亂,還抽空跟朋友去看了電影金剛,回來還順手寫了一篇影評!
這事要是擱以前,我根本一周完成不了,但我嘗試了這種時間管理方法之后,效率大大的提升,還有了充裕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04 ?管理時間的好處
在沒管理時間之前,做過的事情很容易忘記,看不到成果。但記錄時間之后,這些成果變成了可視化的東西,每月月末的時候,你可以回頭看這月你干了什么事,你有沒有進步,你浪費了多少時間。如果你看到了你excel表格中滿滿的都是紅色(浪費時間)的標注,你可以反思自己為什么會浪費這么多時間而自己毫無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