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王叫我來巡山》這首歌很有趣。一個小妖精,勤奮聰明又懂事,巡個山,找個樂,順便抓個和尚解決晚飯問題,悠哉優哉,不羨鴛鴦不羨仙。他的生活真是讓人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這只小妖精。
為什么讓人羨慕,小妖說了,打起鼓,敲起鑼,生活充滿節奏感。說到點上了,這種帶著節奏的生活,正是讓人羨慕的。
你沒發現嗎,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是缺乏節奏的,要么太快,要么太慢,就是不在點上。哈佛大學的李歐梵教授在他的《人文六講》里說過,現代人的生活,應該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時間競賽,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樂的說法就是節奏,如果一首交響曲從頭到尾快到底,聽完一定喘不過氣來,急躁萬分。所以一般交響曲都有慢樂章,而且每個樂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中的節奏和韻律也應該如此。
理是這個理,不用說得太透,大家都明白,可是想活出節奏感,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想快快不起來,想慢慢不下來,生活里到處是這樣的尷尬。
比如說工作,本來可以按時完成,可沒想到總是會節外生枝,不得不加班加點,延長工作時間,以期快點完成??墒莿倓偼瓿?,下一個工作又不期而至。越想快點完成,越是完不成。結果總是達不到真正的快。
我們很容易發現,工作總是會不斷自我膨脹,實際上花的時間總是比預計的時間長,任何事概莫能外,像一條死律。
再比如說旅行,有人一次報個7天10國游的旅行團,平均一個國家不到一天,除了拍照撒尿,真不知道還有什么時間可以欣賞風景與體會旅途之美。旅行本來應該是一個慢生活的體驗,結果為了搶時間,為了去更多的地方,放棄了美好的體驗。
很多人將這種對生活的不善管理,歸咎為缺少時間管理造成的,于是,各類管理時間類的圖書應運而生。人們渴望通過時間管理,找回生活與工作的節奏,從而獲得高品質的生活與愉悅的心理體驗。
我們所謂的時間管理真得那么有用嗎?《精進》一本書提到的觀點讓人深以為然:
所謂的時間管理,都是技術層面的解決,是指只對問題的表面部分實施干預,而忽視了問題深處的根源。后果是,表面的問題部分短暫消失后又再次出現,甚至愈演愈烈。時間管理中的很多方法,并不是讓人們逃離現代性境遇所構筑的牢籠,反而是要對其加以技術性強化,教我們更精細,更嚴苛地分割生命時間。
我們原來就是因為快而痛苦,可時間管理卻讓我們如何更快。
所以,千萬別把時間管理當成生活的靈藥,這可能是毒藥。對于這個觀點想了解的更深,建議去讀一讀《精進》這本書,書中不僅將問題擺了出來,還提供了解決之道。
(二)
難道我們就對生活束手無策了嗎?
起碼還有心靈雞湯嘛。
有心理醫生做過實驗,發現人們在讀一篇類似于雞湯文的東西的時候,心情確實能得到短暫的舒緩,心跳也會變慢。
我看到一位作家的微信簽名“寫字,是我萬丈紅塵中的治愈”。文字的魔力就在于此,他提供的藥即可以麻醉你,也可以治愈你,關鍵是看哪種藥對你更有效。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術”天道不可違,但術卻千變萬化,既然如此,我們同樣需要從書中去尋找方法,不僅要讓表面的問題短暫消失,還要讓背后的問題永遠消失。
當然,不要聽我吹牛,所有的書都沒有這么靈的。不過,有些書,確實可以幫助到我們尋找到生活中的節奏感,提高我們生命個體的體驗。下面這幾本書,也許可以幫助我們通過慢的方式進行練習與學習,而解決快與慢的問題,達到平衡的生活狀態。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
關于思維導圖的書非常之多,多到你想隨便看一本都不知道如何去選。這本書與那些故作高深的此類書相比,打破了思維導圖的工具性問題。也就是說,思維導圖不再僅僅是工作或是學習的一個工具,而是一個可以幫助你梳理生活中的圖畫,提高生活的質量一種方法。
思維導圖的應用不應局限于生活中的某一個領域,它最大的意義在于,思維導圖可以成為一種溝通與交流的工具,一種彼此共享的方案,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實現人與事物的交流,人與人的交流,以及人與自我的交流。
比如書中提到一對夫婦在照顧孩子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他們通過共同畫思維導圖的方法,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順利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再比如一個人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自我分析,了解了未知的自我,了解到真實的自我,從而收獲了更廣闊的內心世界。
另一方面,對于思維導圖的形式,這本書也有不同的見解,只要掌握了層次性,一分支一詞語和顏色區別的原則,那么剩下的,你就盡情地發揮你的想象,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那些未知的發現,足以讓你樂在其中。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果說那本經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提供了太多理論性的東西,那么這本書則給了你大量實際的方法。
這本書的特點是將讀書這項活動進行了系統化的解析。從選書,購書,到讀書,應用。完整地告訴你該如何“有效”地閱讀。其中有大量的技巧的整理與歸納,干貨十足。
書中的核心內容,也是最有價值的即是如何做讀書筆記的《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的部分。如何做筆記,比如如何選筆,如何使用標簽,如何在書中標畫重點,提取句子,都有詳細地說明。而這些所有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在日后可以重讀讀書筆記而不是再也不會翻起。
正如作者所言“這種親手寫下摘抄和讀后感的過程也絕不是簡單的‘流水賬式操作’,寫完就可以扔掉了。這些寶貴的內容,正是將來總有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識儲備?!?/p>
事實上,很多人就算記讀書筆記,在日后會再次讀起的人,比例也是非常少的。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克服這個問題。
《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
這本書與《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很類似,都是在幫助你整理思路。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
而與《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聯系則是,通過書中提供的方法,你的讀書筆記會顯得工整,易查,能夠快速找到有效信息。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要分區。書中提到使用“事實、解釋和行動”的黃金三分法對筆記本進行分區記錄,可以讓你的筆記更加工整,并且,你的筆記,正是對你當時思路的最好體現。
你會發現,有了格式的限制后,其實可以幫助你在思維上進行指導,從簡單地密密麻麻的純文字筆記中解脫出來,迅速提高筆記的使用效率。
最后要說的是,這三本書在實際應用中,都需要人拿起筆,坐下來,靜下心,思考一陣,整理下思路再開始。
如果你想使生活慢下來,想掌控生活的節奏,首先要在形式上刻意去尋找一種慢的方式,而這樣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更快,而是更高效。在這樣的一張一弛中,生活的節奏會慢慢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使用這三本書,是個不錯的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