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春、夏、秋茶的辨識及比較
在云南普洱茶分春、夏、秋三季,這三季茶不論在品質還是價格上都有很大的區別,以同一片茶地舉例,如果說春茶每斤100元的話,夏茶就是40元左右,秋茶70元左右。因此了解普洱茶春、夏、秋茶的品質特點和辨識方式不論對于茶友們日常品茶還是采購普洱茶都有重要的意義。
芽葉肥壯的普洱春茶
普洱茶在云南一般在每年的5月20日之前采摘的茶葉都被認為是春茶,其中頭撥茶尤為珍貴,因海拔、溫度等條件的不同,不同地區不同樹種的頭撥茶時間也不同,一般低海拔的臺地茶由于溫度較高所以發芽較早,有的三月中旬就可以采摘頭撥茶了;而高海拔的古樹茶由于氣溫偏低,有的需要到四月初才可以采摘頭撥茶。一般二撥茶在4月20日左右結束,再之后就算春尾茶了。而在5月20日至8月20日之間采摘的茶葉稱為夏茶,8月20日后為秋茶又稱谷花茶。
品質比較:
春茶:
1、內含物質豐富,比例關系協調,持嫩性好。
2、經過一個冬天的蘊育,蘇醒的生命活動呈爆發式生長,活性物質豐富。
夏茶:
1、6-7月份是茶樹花芽的分化期,茶芽的發育所需的營養被分散。
2、雨季較長,水分過多,光合作用不足,夏茶的生長周期短,此時的生理特點是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自身的消耗大于積累盡管葉面面積增加,但營養物質卻減少了。
3、氣溫高、溫度低,茶樹的呼吸代謝加快,內含物質不能有效聚集,夏天的高溫還使土壤深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氧氣不足,根系進行無氧呼吸,消耗的有機物多,產生的能量少。
4、內含物質形成的時間較短,而且線業中的蛋白質、氨基酸含量不足,酚性物質過高,比例失調。
5雨季對茶葉加工非常不利,殺青溫度稍有偏差就會出現大量的黑條和黃片而使茶葉的整體品質下降。
秋茶:
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能力強,晚上呼吸消耗減少,內含物質積累較多,香味物質遣散較少,香氣高是秋茶的特點。
春、夏、秋茶的辨識:
很多茶友前去茶葉市場選購普洱茶時,都被春茶、夏茶和秋茶的概念弄糊涂,其實區別春、夏和秋三季普洱茶并不是特別難的事情,簡單的說主要分為"兩看",即“干看”和“濕看”。這里就以生茶為準吧,因為熟茶還涉及到發酵度和工藝的問題,怕有的茶友看完一時難以了解清楚。
1、干看:所謂“干看”首先是觀看茶葉的外形、色澤和香氣。普洱生茶色澤墨綠油潤,條形肥壯重實或有較多毫毛、香氣馥郁,是春茶的品質特征。如果茶葉色澤灰暗或者烏黑,香氣也沒有那么濃郁,則是夏茶的品質。倘若茶葉大小不一,葉輕且薄,香氣飄揚通常是秋茶。另外,還可以結合偶爾夾雜在茶葉中的花、果來判斷,如果發現有茶樹幼果,估計鮮果大小近似綠豆,那么可以判斷為夏茶。到秋茶時,茶樹鮮果已差不多有桂圓大小了,一般不易混雜在茶葉中,但7—8月間茶樹花蕾已經開始開花,9月開始,已出現開花盛期,因此,凡茶葉中夾雜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葉加工過程中,經過篩分、揀剔,是很少混雜花、果的,因此必須進行綜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肥壯油潤的春茶餅
條索顯干枯的夏茶餅
條形色澤顯斑雜的秋茶餅
2、濕看:“濕看”就是進行開湯審評,通過聞香、嘗味、看葉底來進一步作出判斷。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茶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葉張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顯為春茶。凡沖泡時茶葉下沉較慢,香氣欠高,滋味苦澀,葉底中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底顯得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此為夏茶。凡香氣飄揚,滋味淡薄,葉底夾有銅綠色葉芽,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葉緣鋸齒明顯的,當屬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