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前的9月11號,鄧小平從上海出發,在海上漂泊了16,000公里,歷時39天到達法國馬賽,拉開了中國留學生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序幕。
53年前,1966年9月20日,第一班來自法國巴黎的直飛航班降落在上海機場。這架飛機需要從巴黎出發,中途要降落4次,歷經23小時之后降落上海。這是中國和西歐之間的第一次直航。
而今天,最快的飛機(波音787)從北京到巴黎航班開通的話只需要7個小時。
想當年,我們的鄧爺爺站在甲板上對著茫茫大海百無聊賴的時候,肯定會想,輪船怎么這么慢?其實那個時候飛機已經發明了。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駛自行研制的“飛行者一號”試飛成功。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成了自身重量重于空氣的航空器持續且受控的動力飛行,奠定了航空業的基礎。
如果鄧爺爺喜歡讀報紙,他肯定知道了飛機這個交通工具的存在。對他來說,如果有一天來法國可以乘坐飛機而不是輪船,那就已經是夢想了。
距鄧爺爺來法國,時間僅僅過去了近一個世紀。但就是在這不到100年的時間里,人類的出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從中國到法國,由最初的39天,到后來的23個小時,直至今天的7小時,這是科技發展的巨大進步。
再過幾十年,這個7小時也會被改寫。
今天看了新聞,特斯拉的馬斯克同學又在搞事情,除了他的“火星移民計劃”之外,他在人類的出行方式上又有了新的探索。
這個探索的名字就叫做“地球一小時交通圈”。
早在2017年,當SpaceX介紹其火星殖民計劃的巨型火箭(Starship)時,馬斯克提到,希望利用火箭和宇宙飛船在地球上建立一套交通系統,30分鐘可以到達地球上的任何地點。
30分鐘是一個什么概念?
比如說我在巴黎的家里,跟在國內的爸媽視頻的時候,看到我媽在包餃子,我突然就想吃了,就可以跟媽媽撒個嬌,讓我媽等一下再煮,我30分鐘之后到。
如果這個真的實現了,我就怕嚇著我媽。
我覺得這并不是夢。就像100多年之前,你如果說有飛機這種交通工具,很多人會嗤之以鼻,覺得這是癡人說夢。
怎么可能呢,這么大一個東西在天上飛?
幸運的是人類社會發展以來,總有一些改變歷史的人,這些人剛開始被稱為瘋子,后來被稱為偉人。
我覺得馬斯克同學算一個。
2018年,馬斯克再次提出“地球一小時交通圈”的計劃。他說他們計劃將Boring公司(馬斯克創建的隧道公司)的超級高鐵(也稱超回路列車,理論時速能達到1200公里)與SpaceX最新的火箭項目結合,打造一套快速交通運輸系統,能夠在一小時內到達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地球一小時交通圈”的愿景由此盛傳開來。
該系統的運作理念類似于一種在地球上部署點對點飛行的宇宙飛船,但可以通過更高的速度(2.7萬公里/小時,秒殺超音速飛機)移動,大幅縮短飛行時間。
2.7萬公里每小時。
看到這個數字,心里一緊,這得有多快?
我簡單地做了一下除法,每秒7.5公里。